初为父母,总是豪情万丈,以为自己能培养出绝世奇才,即使发现孩子资质平平,也梦想着他能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最不济,也觉得孩子至少会比自己强,还从未听说过谁会对一个婴儿失去希望。
然而,曾经那么可亲可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似乎成了对手,甚至是敌人。
他的语言、行为、思想,处处是那么陌生。你的规劝、指摘对他如风过耳,看着他绝尘而去,不仅伤心,而且绝望。
无奈、焦灼、忧虑。如漫天的雾,令人窒息;又如汹涌的河,要将人淹没。
究竟为了什么呢?说不清,道不明。只知道,它与孩子有关,可又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这样的痛苦似曾相识,如婴儿期断奶的痛苦。但当初的痛苦是尖锐、纯粹、明确的,而今却混杂着失望、抱怨、怒气、犹豫等等,更为混沌、厚重、长久。
是一种被整个世界遗弃的孤独,绝对的孤独,无人可解。
是一种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执着,绝对的执着,无法放弃。
在他,游戏只是游戏。而你,会由他打游戏想到他的成绩、升学,找工作。
在他,一句脏话只是偶尔的发泄。而你,会由此担忧他的人品、人格和修养,甚至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和幸福。
于是,各式各样的小毛小病,都被拿出来数落一番。虽然论据软弱,论断却是夸张的。而对夸张的论断,自己却深信不疑。
一重重的忧虑积累成怒火,灼伤了孩子,也烫伤了自己。
有时候,他又会恢复成一个乖孩子的模样,让你于绝望中看到一丝曙光。
看到人家的孩子懂事、礼貌、上进,不嫉妒,不羡慕,只是心里,会隐隐生出一种疼痛。急切地想知道,人家的父母是怎样当的。心甘情愿地落入俗套,一谈起孩子就没完没了。
倾诉、倾听,也只是一时的放松。因为教育的方法,如孩子的面孔,因人而异,没有雷同。而在倾听中,你会懊悔自己不是一个强势的母亲,能够及早定下规矩,以成方圆。有时,又会感叹自己不能狠心放手,让他在磕磕绊绊中自己修行,以成正果。
“给好心不要给好脸”,“良药苦口”,是民间智慧,也是经验之谈。可好心为什么不能和风细雨地表现呢?苦药为什么不能加上一层糖衣呢?要对自己的孩子硬起心肠,是多么不容易。
也许,正是前怕狼后怕虎的犹豫、摇摆,造成了一个母亲的懦弱。而懦弱是一个母亲最不应该有的姿态。因为它会导致行为的无序,思维的混乱。
承认对孩子的爱是有错的,即使在自己的内心,也是艰难的。因为你是在他还未出世时,就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希望和热情,尽其所能地奉献出自己最好的。承认错误,也就是否定了一切的付出。
失望、灰心、痛苦,无以复加。
可是失望过后,灰心过后,痛苦之中,仍要清醒而理智地面对。
因为是母亲。
做母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它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自我完善,所以也会犯错,也会走弯路,也会和孩子一样,在骄傲的孤独中头破血流。因为他们是一起成长的,在相互的爱与斗争中成长,并在痛苦中一次次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