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总结了自己碎片化学习了近一年,却依然缺失方向、没有明确目标。是因自己没深入思考过学到的知识是否能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对自己的认知和职场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
外表看起来勤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上的思考。
而越来越多的人在逃避思考,希望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
那么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上的大弊端,如何调整及改进,才能告别肤浅表面的低勤奋陷进呢?
①单一目标,抓住重点
总有人喜欢抱怨: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什么长进?
为什么这么快一天就过去了,我都不知道自己一整天干了什么。
你应该找到重点,有目的地过滤信息、只做重点事项。
在《跃迁》这本书里古典提到了三种“时代的溺水者”,其中一种就是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大脑的信息负荷有限,如果接收过多的无用信息,不但会导致大脑超载,还会错过真正有用的信息。
当你在接触到新信息时,必须学会有意识地问自己:我现在读的东西对我有帮助吗?不重要的信息、不重要的事项,应该主动断舍离。
就像我一年的学习,如果时间都专注于一项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焦虑地涉猎各种信息,想必也不至于碌碌无为。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主要成就,都来自于只专注做那些少数重要的事。
选择目标、找到重点,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才能让你告别低水平勤奋。
②提出问题,并思考其答案
许多文章、音频听完即过,极少留言及提问,这样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前面的内容大多已忘。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甚至比答案本身还重要。你提出的问题决定了你思维方式。提问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答案,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后提出的深度问题,才使得你的思考更有价值。
得到答案很简单,但提出一个好问题很难。《必然》这本书写到:答案正变得越来越廉价。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一个好问题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就特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一个好问题不能被预测。一个好问题是机器将要学会的最后一样东西。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③立即实践,将所学为所用
斯大林曾说: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在学习中一样的道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展。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武志红心理学》,将课程中老师推荐的一些方法运用在我个人身体感受及亲人关系处理上,效果出奇惊人,也让我更为深入的思考课程中关系处理的方式,收获颇多。
④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成为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不人云亦云,让自己有成就感。如果说出的观点比别人深入,能够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对别人来说更有说服力,而让他人佩服你,倒逼你不断深入思考与学习。
⑤善用工具
提出问题有个小工具——GPS(Goal目标分析\Problem问题分析\Solution方案分析)。
一是从目标细分角度,先把目标细分成小目标;
二是每个小目标实现过程中会出现那些问题,关键技巧是:要素变化推演法。所谓的要素变化推演法,就是目标能否实现,很多程度上是由一些关键要素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出影响目标的关键要素有哪些,然后推演这些要素如果发生变化,会出现什么问题;
三是每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找到相应的方案来应对,保证出现了问题也会有办法来解决,他们用的关键技巧是:What…if…法。所谓what..if..法,就是用“如果出现了A问题,我应该有哪些方法来应对?”的思考模式,来分析出每个问题对应的方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