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到3月中旬是我又一次生命停摆的日子,之所以说成“又一次”是因为这样停摆的日子会经常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不想做事不想说话、不想跟任何人联系、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停地刷肥皂剧,一天结束后陷入浪费生命的自责,早上醒来又被无尽地空虚勾引着去刷那些短视频。这样的体验已经有过很多次了,只是这次我比较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脑海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婴儿躺在床上声嘶力竭地哭着,但周围却一片死寂,因为小婴儿的母亲在很远的地方照顾家里的牛羊,父亲则在照顾他的一群学生们,这一群学生中还有婴儿的姐姐哥哥们。小婴儿在一次一次不被回应中体验到自己被抛弃了,被忽略了,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相当于被置于死地了,这个婴儿已经这样“死”掉很多次了,成为了她最熟悉的模式,而这个模式一直重复到现在。从这样的模式里婴儿得出的结论是:我不值得被关心和爱护,我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个“死人”,我不需要说出任何请求或需要,因为没有人关注我,我并不重要。可是阿德勒说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重要感),谁又真的不希望自己被看见和重视呢,同样我也很渴望但又绝对不会主动去提出需求,因为以我的经验是我不可能得到这些的,看,我就是这样拧巴的一个人。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本书《人性的弱点》现在才知道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下的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但那时候我是拒绝心理学的经常说我讨厌那些用公式来计算人性的学说(无知多么可怕),也许是太痛苦了也许是对自己好奇,总之最终我还是踏上了这条“认识自己”的路,拔萃老师经常说我的领悟能力很强,我想这个原因就是我学习心理学的初心并不是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彻底地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说起来这条解放之路会注定坎坷,因为这个创伤模式形成的时期太早,是在心理学里说的前语言期(也叫内隐记忆)这是最难觉察到的,所以即便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原因成为了今天的样子,也依然会一次一次地陷入“停摆”的状态。
我害怕死寂的感觉,那种没有任何声响的环境会带给我很多不确定感,所以刷视频刷肥皂剧的时候周围是有声音的,证明我还活着的声音。成长是螺旋式增长的,也就意味着会经常出现倒退的状况,而我这次的倒退有点夸张一下子倒到最底层了,在那个黑暗地深谷里慢慢醒来再慢慢摸索着爬上来。掉到最低层的好处也许就是我脑海中出现的那个孤独的小婴儿的的一幕,因为我只有看见了才能接纳,接纳是解放自己的开始。
当然在每一次的触底反弹中绝对不能少了外在的“药”,我的“药”就是被鼓励,我只要接收到真诚的鼓励和欣赏的时候就会好的快一些,所以鼓励绝对不仅是孩子们需要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在这次的“停摆”中我做了一件事情,尝试用文字的方式把想说又不能说的事情写了出来发给拔萃老师看,同样收到了拔萃老师不予余力地鼓励,坚信我可以战胜那些过去的模式,3月30日在拔萃老师家过我25岁的生日,跟彦总像孩子一样地玩了一个下午,和拔萃老师的家人像家人一样的过了生日(很巧跟彦总爷爷是同一天生日),现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能量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