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七零后,无论家人多么宠爱,小时候挨打是避免不了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暑假,玩得很嗨,结果一转眼开学了,暑假作业整本都没做,咋办?
抄?
不是。
「机智的我」,开始乱列算式,伪造答案,很快地,一本就做完了。因为我了解老师,他们只是例行公事式地看你的暑假作业画满了没有,根本没人关心你做得是否正确。
结果无意中被父亲发现了……
一
不过现在的父母,早就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但无论如何,假期作业都是永恒的烦恼。唉,咋还不开学还不开学还不开学……可是,亲,孩子的作业完成了吗?
如果到现在,孩子作业还没有完成,原因可能是——
→重度拖延症,直到无法完成任务。
→父母未履行监护人责任,疏于检查督促。
→与其他任务(报班、旅游)相冲突,却没有加以协调。
▼
有人说了,且慢,还有下述原因——
→作业太多了!
→作业太难了!(有时候又是「作业太简单了」)
→孩子讨厌学习!
厌学的事儿以后再谈,我还「厌教」呢!可9月1日,还得乖乖去上班,还得举得拳头向领导宣誓:「魏校长,我准备好了!」您说对不?
「作业太难」是什么鬼?你尽全力了吗?你请教过周围人了吗?有时候真难,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大半不是作业太难了,是孩子太懒了,尤其是懒于思考。
作业太多了?这很容易引起共鸣。可是对暑假来说,从概率的角度讲,每天四小时,再多的作业也能够完成(初三和高三除外)。从经验的角度看,认为作业太多,往往跟父母的观念有关,有些父母觉得暑假就应该休息。认为作业太多,也跟孩子缺乏统筹安排有关,结果效率极低,学也学不好,玩也玩不好。
要知道,作业是一项任务,凡是任务,总是意味着有数量、有难度,且有时间限制。
而任务未能完成,从思维方法上讲,要从三方面检讨:
任务执行者;
协助者或资源;
任务(目标)本身。
二
这是面对父母的公众号,所以,我们不讨论老师应该怎么做,而将角度放在父母这里。
父母怎么办?
当然是一腔怒火呀!
▼
但是且慢,请问,在您决定如何反应前,您得先想想,您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就是发泄一下呀,这样我心理就平衡了,情绪就稳定了,有益身心健康。」恭喜您,您做对了。
等等……什么地方好像不对?我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下不为例。那么,您觉得这样能达到目的吗?
「智父母」(「知」「智」相通),会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建立起联系,以终为始地思考问题。就是说,每出一招,一定要想想孩子会如何反应。
▼
当父母满腔怒火(甚至一顿暴揍或羞辱),孩子的反应将会是——
鸵鸟策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没错,我没完成作业,可我打也挨了,骂也挨了,两清了,心里的包袱也放下了,「坚持几分钟,幸福一暑假」,这生意并不赖。
自责模式:我不行,我什么事也做不好,既不会统筹安排,也不勤奋,更缺乏能力,我对不起父母,我就是一个烂人。对了,你以为他会改正?那天真了,他也以为他会改正,但实际上,他大概率地不会改正。他以这种方式减轻或放下了负担。
(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对抗模式:怪我吗?作业这么多,这么变态,我是不是过了一个假暑假?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还有,你们当爸当妈,整天刷剧八卦麻将微信,凭什么我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做作业?什么?我将来会吃亏?考不上好大学?那是我的事,我爱咋就咋?信不信我离家出走给你们看看?
(哎哟我的娃,你说的好有道理呀。)
手背后,坐端正了,小结一下。
每一种反应模式背后,都有一种解释模式。这种模式是处境中的生存策略。所谓的「处境」,就是父母对这件事的反应。父母的反应,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理解和解释模式,如果父母长期类似的反应,孩子面对世界的解释模式就会趋于定型,这是要命的。
三
不行,咱得做一个「知(智)父母」!
这会儿有点凌乱……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思路吧。
▼
孩子遭遇了一个问题:暑假作业没有完成。
父母也遭遇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暑假作业没有完成。
▼
那么,从孩子的角度讲,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可能是态度问题,比如懒惰、拖延、逃避等;可能是能力问题,比如缺乏统筹安排的能力等。而态度问题与能力问题常常相互交叉感染,你懂的。
综合起来,可以界定为「责任问题」。
▼
那么,从父母的角度讲,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我们没有为孩子及时提供反馈;
我们没有为孩子及时提供帮助。
没有别的原因了。
我想表达的是,「孩子的暑假作业没有完成」,父母是有责任的,虽然只是监护责任而不是主体责任,但也要有检讨,而且首先要自我检讨。
(▲至于反馈和帮助的整套技巧,寒假前我会专文论述,忘记了的话请大家提醒。)
▼
那么,在开学前夕,我们面对了这样一个棘手问题,我们要问自己,当我采取了措施或反应,我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泄愤,不是羞辱,不是为了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而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最终培养孩子对于作业的责任感,乃至于形成一生有用的态度。
那么,我们就要确立几条原则:
→接受现实。接受作业已经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的现实。
→共同面对。孩子不是问题,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要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即不是「问题孩子」,而是「孩子的问题」,详细参看:「问题孩子」,还是「孩子的问题」?在本公众号后回复「问题孩子」即可收到文章。)
四
思路也理清了,思想也统一了,那么,究竟怎么做?
走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承担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
「孩子,你的暑假作业没有完成,到目前还差……」(不带情绪地陈述事实)
「这件事情,作为父母,我们有一定的责任。我们本应该在暑假开始的时候,就协助你完成计划,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督促你,提醒你,帮你解决你遇到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
▼
等等……你算什么砖家?!孩子没完成作业,怪我噻?
(噢……你果断取关吧,微信中有无穷的鸡汤,喝好啊,不送。)
孩子当然知道自己有责任,你指出来无益,反而会引发对抗、自贬、逃避或自我辩护。一个孩子的良心或责任感,是在反省中逐渐生长起来的,你的指责,会损害他的良心,让孩子的道德世界日益盐碱化。
「我错了,但你何必说出来羞辱我?」
这是人格教育中的一个奥秘。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我们只是提供榜样、资源和对话。
然后,请等待。
第二步:帮孩子寻找解决方案
「孩子,统筹安排暑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学习,我们慢慢来。」(归因于能力而非态度)
「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计划?」(由孩子主导问题解决方案)
「我有一个建议,你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必要时我可以出面协助。然后,我们做一个计划,利用一些空闲时间(晚上或周末),一点一点地将作业补上,好吗?」(给出建议)
「那么,计划怎么列,才能不影响这学期的学习呢?」(协助完善)
「要坚持完成计划的话,我来负责创建环境,我会在关键时段提醒你,你不会生气吧?」(以支持的方式介入)
▼
归因于能力而非态度,是一种解释风格,威力无穷。
不着眼于责备,而着眼于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以孩子为主体,又要帮助孩子缜密地策划,并提供辅导,以确保任务完成。
第三步:跟进。
一旦孩子制订了计划,父母就要不惜代价地跟进,以塑造孩子的行为。
如果父母怒来一通火,过后全不管,怎么指望孩子能拥有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父母坚持跟进,孩子就容易养成习惯。
如果跟进有困难,就用清单来方式,为反馈定期打卡。这在操作上极其简单,以后我会大量地介绍清单在家庭教育中的使用方法。
在这里的关键,是「温和而坚定」,孩子可能又会懈怠,这时候需要高度的教育学技巧,其核心是,坚持原则又不失变通。
跟你讲个秘密:孩子懈怠是必然的。
教育的关键,是你对待懈怠的态度。
第四步:庆典
可能花了整整一个月,暑假作业才补完了。
为什么这么久?毕竟不能影响孩子现在的学习,也不能过度影响休息。
孩子补完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你的责任,你无路可逃。
现在孩子完成了,带孩子庆祝一下吧?
可以是——
一封写给孩子的充满激励的信;
一个小小的礼物;
一顿丰盛的晚餐。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是被成就感驱使的。
五
老魏呀,我完全按照你讲的四步来走的,可是,然并卵……我都快被气死了!你改名叫「老伪」吧。
请您消消气,调整一下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好了,请让我继续说——
心灵鸡汤宣称能解决问题:你只要……,就会……
赏识你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是慢的艺术!
……
我想说,对于专业主义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释问题。因为具体的问题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处境中的技巧涉及到太多和经验因素。
你试图跟我学「招」。
但是重要的不是招数,而是内功,即作为父母的元认知:你的思维方式、情绪模型、教育观念……
而这些都需要加以反省。越是有意识的反省,越能够提升高效解决问题的概率。但没有什么办法是一劳永逸的,毕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知父母」只是一扇窗户,一面镜子。
一起走,总会遇到越来越美的风景。
风景的尽头,是你的孩子。
一个卓然独立的少年
一段幸福完整的人生
感谢今天早晨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