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的零零散散的发文,每一次打开简书,我都有种失落、茫然、悔恨。我没有坚持写下去!从开始密集的发文到后来一个月都不动笔,我只有望书兴叹!
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差不多。。。
偶然翻阅到凯文的力作《高效15法则》,其中一句话,让我似乎找到了‘’反思的突破口‘’。那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还没有确认自己的目标,那么也不要做无用功。‘’
是啊,你自己都没想好你为什么而写作,你那么早动手干嘛?
畅销书作者兰迪·盖奇说:‘’我总是先做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上面,那么这一周可以说是被浪费的。‘’
这是智慧之言啊!
管理好自己一天的时间比任何事都重要。
曾经,我跟着很多人叹息碎片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无奈,各种碎片化的事物吸干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整天处在一种超负荷的状态,如:眼睛发涩、头脑发胀、思路发散,整天吹嘘着各种消息,沉迷于一秒钟瞟到的新意观点、满足于从某APP看到的独门绝技。。。乐此不彼。
待夜深人静,非得把手机的红点点完以后,才会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思考:我今天究竟做了什么?然而,却什么也想不起。。。脑袋里嗡嗡作响,点点滴滴的碎片化影像又钻进我们本该休息的大脑,再次扰乱思维的宁静。。。
第二天,当同事问及:‘’你怎么了?怎么眼睛浮肿?‘’
这时的你,只有摇头苦叹,赶紧搪塞过去逃离。。。
也许,我们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改变,否则就要被时代抛弃。时不时的还会激励:我们要高效完成每天的工作,下班后好好放空自己!
然而,然并卵,一天天如此循环,最后只有强迫自己接受眼前的一切!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一切,源于你没有自己的主线!生活也好,工作也罢,都要有个主线来贯穿。所谓‘’你的精力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说得很有道理,它提醒我们:每天,你关注的重心必须得明确具体!
你所有的混乱,是因为你的行为没有带来高效率!
凯文指出,他的高效率来源于他每天关注是时间,是每天的1440分之一,那就是,你每一分钟做了什么!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是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好的,前提是你如何做到高效!
当然,每个人的精力并非是无限的,它是有限的!我们要坚持一个很重要的法则:把你关注的事区分出来,找到重点!
写作亦如此!
你得在你关注的事物里区分出重要的事来,你要明确你写作的目标是什么?
而目标,不是泛泛的说‘’我想写就写‘’,而是‘’我每周写一篇‘’,更具体点可以是‘’我每周写一篇关于心情的散文‘’,或者是‘’我每周看一本哲学类的书,写一篇关于思考自我的读书笔记‘’。
对,就是需要这样具体!这样你会发现,你会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我必须高效率把现在的事情忙完,用30分钟去读完我剩下的50页书了,然后用50分钟去完成我的读书笔记!‘’。。。
良性循环就此打开,高效率自然回报。
当然,这是要不断练习的,在一段时间里,你还得强迫自己,学会放弃!学会‘’为所不为‘’。
当然,这期间,你得不断向很多事,向很多多物说‘’不‘’,也可能会得罪人!比如你要放弃和别人闲聊,放弃每天发三次以上的朋友圈,放弃打开自己都不知道一分钟会打开多少次的微信,还有放弃去阅读哪些碎片信息,放弃看电视,放弃喝酒抽烟。。。等等!
这个过程你可能会感觉痛苦,你可能会认为你好像变得越来越没趣!
如果你真的觉得,你变得‘’没趣‘’了,建议读读王小圈的《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是的,刚一听到要把每天划成1440分钟来关注和投入精力,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变态行为!虽然其目的是要是我们保持‘’高效‘’不是‘’搞笑‘’。
关注每一分钟的高效,会让我们变得比原来的你更‘’理性‘’。可能有人会陷入‘’越理性越枯燥‘’、‘’越理性越无聊‘’的境地,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感性往往更容易给人带来自由和快感!
但是,要成就一件事,必须是在理性的前提下做出决定,以高效的手段的去完成。否则,我们真的没必要花‘’零碎的精力‘’去做你没想好的事!在高效的时间内去把‘’该做的事‘’做完,然后,不带负疚感去做你‘’想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有趣?
所以,我劝自己,写作亦如此,没想好,不要轻易去做,因为它是一件有趣而且需要高效的事儿!
与书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