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正在经历的人生,就是你内心的映射。如果你心里想“绿”这个颜色,那你看到的将都是绿色的事物;如果你心里想的是花,那么你满眼看到的都是花……这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觉得烦躁,一切都不顺心。相反,当心情好的时候,即使是阴天,我们也会享受这种雾蒙蒙的感觉。由此可见,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过来、塑造出来的,而这句话来自稻盛和夫的《心》。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和哲学家,由他创办的京瓷和KDDI,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始终认为经营智慧与人生哲学息息相关,所以他坚持将自己感悟到的思想传递给更多人,曾出版了《干法》、《活法》、《阿米巴经营》等畅销书籍,受益者良多,而《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作为他的收官之作,同时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全书总结了他一生的经营、生活所向——心,并被称之为“稻盛和夫心学”。
稻盛和夫认为:“心”具有多重结构,其中核心是真我,真我就是真善美,具体来说,包括坦诚心、上进心、谦虚心、反省心、感谢心、知足心、利他心、乐观心、勇猛心等等。让世界复杂的万事万物皆回归于自己的“心”,把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去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生存于世。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感谢之心和利他之心。
一、感谢之心:不抱怨
在《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这本书中,稻盛和夫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家里人患了肺结核,因为是传染病,他感到特别害怕,担心自己被传染,所以凡事都小心翼翼的,反观他父亲和哥哥就丝毫没有感到害怕,一切如常,结果只有他被传染了。在这件事以后,他就发现: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过来、塑造出来的。正是因为他对“病痛”的恐惧,才为他招来了病。
除此之外,稻盛和夫还讲述了创建松下电器的松下先生的事:因为父亲投资失败,松下从孩提时就辍学,去做学徒,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可他并没有因此抱怨,而是勤一心一意的拼命工作,而正是因为这份“感恩之心”造就了他日后的成就。
可以想象到,当年跟松下先生一样,做学徒的孩子,应该有很多,可更多的人都只是埋怨自己的境遇、妒忌别人,或是憎恨社会,但这种孩子是无法取得卓越的成就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很多人,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苦难的时候,很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实际上这些最终都会回到我们的身上,相反,如果我们勤勤恳恳,努力的度过难关,常怀感恩之心,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相信最终都会顺利度过。
除了感恩之心以外,对我们更重要的是利他之心。
二、利他之心,动机善良
什么样的企业,能长远地走下去?答案是利他的企业,而稻盛和夫亲身验证了这个道理。
在日本航空公司破产以后,稻盛和夫应邀出任会长,进行重建。那时候,稻盛和夫从未接触过航空业,而且当时已经年过七旬,但最终让他决定出任日航CEO的并非其他原因,而是他的一颗“利他之心”。
他认为这份工作有三个善意的动机:(一)为了日本经济的重建;(二)为了留任的员工;(三)为了国民的便利。这善意的动机,燃烧了他的“斗魂”,也让一切顺利推进,最终在破产两年半之后,日航成功实现了股票的再次上市。
日航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如果追溯可口可乐的发展,你会发现,它从南方小镇的药店,成长为人类历史上最风靡的品牌之一,靠的就是“利他之心”,通过核心技术和资金引入,成功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他之心,是价值共生,利益最大化。在陈春花老师的《价值共生》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数字化时代,关键是看你与谁合作,并不是看你比谁更强。”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要一味地只是盯着竞争对手、短期的利益和个人得失,而要将眼界放开,以“利他之心”进行长远思考,这样人才能变得更强大,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三、始于心,终于心
如果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在《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中,不管是感恩之心,还是利他之心,都是对于别人的,而回归到自我时,我们可以用“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来说明。
在公式中,热情和能力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分到100分,但思维方式与这些不同,它的范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而三者相乘变成了关键,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处于负值,那么即使我们有再多的热情,具备再高的能力,结果都是负数。这也从侧面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思维方式决定一切。
用“稻盛和夫心学”来解释的话,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我们愿意将这颗“心”放在何处,如何用它来指引自己,不管结果怎样,这些都是我们的“心”为我们准备的。
我们可以做的,唯有努力呵护这颗“心”,回顾自我,回归根本,让它更充实,能够同时具备坦诚、谦虚、利他、感恩……以此来指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