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场官司要打
如果李雪莲能一眼看到二十年后的自己,是否还愿意打一场二十年的官司?
如果李雪莲能知道芝麻自个儿能飞走,蚂蚁自个儿能把窝毁了,是否还愿意赔上二十年的青春?
如果李雪莲能想到自己连死都死不了,是否还愿意 …...
我理解李雪莲,但我不喜欢李雪莲。
一句话就是一场官司。
说话这件事是门学问,每个人都能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
有时候自己的嘴自己都把持不住,别说管住别人的嘴了。很多时候说出的话就是犯下的罪,佛家管它叫做“口业”。
这一句句话牵出了一段段因果,引出了一段段官司。所以我说:“每个人都有一场官司要打”。
李雪莲因为一句“真离婚”走上了告状之路,更因一句:“你就是潘金莲”走上了洗白之路。
一切都因为这一句顶了一万句。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有为一句话打官司的时候。
工作上老板的一句:“这活你干不了。”让多少人变成工作狂。
生活上朋友的一句:“你胖了。“让多少人断食一个礼拜。
学习上老师的一句:“你不如某某成绩好。”让多少人点灯熬油。
上面这三条跟李雪莲的官司比起来还真都是小 case ,而且多少都有点积极影响:工作进步了、变瘦变美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不过说实话,那是因为这一句话激励了你改变自己行为,而不是花精力去堵别人的嘴。
如果同样三句话说给李雪莲听,那结果会是这样:
我李雪莲要上告老板对员工不公平,要求老板对他的话负责。
我李雪莲要上告朋友对我的侮辱,要求朋友对他的话负责。
我李雪莲要上告老师对我的精神打击,要老师对他对话负责。
抛开《我不是潘金莲》讽刺社会现象这个主题不说,我是不理解李雪莲的,不理解她为了让别人重说一句话而不顾自己的生活。
说到底,嘴长在别人身上,跟别人说出的话打官司赢不了啊。
想想秦玉河,他到死也没说出那句:“你不是潘金莲”。
一场官司你打着打着就离不开了
“李雪莲告了二十年,雪球越滚越大,事情由芝麻变成了西瓜,由蚂蚁变成了大象;李雪莲成了当代的“小白菜”,成了名人;现在,这棵白菜终于烂到了锅里。更妙的是,这白菜不是被别人炖烂的,是被他们自己炖烂的。”
秦玉河死了,链条断了,李雪莲无状可告了。她痛哭一场又大病了一场,最后选择了自杀,可惜她连选择结束生命这件事都没能实现。
书的结尾李雪莲“噗嗤”一声笑了。
我也“噗嗤”一声笑了。
一个人打官司打了二十年已经成习惯了,官司没了自己就不会活了。
这就像生活中很多人爱抬杠一样。你说对,他一定要说错,你说是,他一定要说非,反正不给你说服气了这事就是没完。
时间长了人的性子就变了,好好话也就不会好好说了,最后也就成了“泼妇”了。说白了,都是这张嘴给闹的。
总听老人说,老两口过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架。很显然这已经成为老两口的精神支柱了,不吵架觉得日子少点啥。
我倒是觉得,这还是没把自己活明白。
学会和自己打官司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每个人眼里的李雪莲都是不一样的。而我只想说:“我不喜欢李雪莲。”
人不能活在别人的嘴里,活在他人的评价里,活在外人的眼光里......活着这件事,只能自己办!
每个人都有一场官司要打,不过要记住:“别跟别人的嘴打官司,有能耐就跟自己打......"
“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换棵树,耽误不了你多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