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病的由来
复旦江湾校区的教学区与生活区隔着一条街,每天上下课都需要经过一个红绿灯。每次绿灯的时间大概是25秒,只刚刚够行人从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值得庆幸的是红灯的时间也不长,而江湾也是一个在上海难得清静的地方,不然这不合理的设计大概早就造成车排长龙,而学生叫苦不迭的场景了吧。
开学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刚开始到江湾真的不习惯,学校里这么大的马路才这么几个人,看上去很宏伟的图书馆其实没多少位置,上课有很多人开始带电脑而不是做笔记,但更不习惯的就是——这里的人都特别特别“忙”。而一心只想闲的我,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大家好像都特别独立而自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我其实只是机缘巧合进了复旦,我并不知道我喜不喜欢读这个专业。
每天去图书馆的人特别多,他们说“我喜欢泡图书馆”。而我至今为止似乎只是为了学习(考试)而去的图书馆,境界似乎也差的有点远。
开学阶段做的最多的就是自我介绍了,一分钟的时间想要让别人记住你应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其中最不容易的一项我觉得就是“特长”了。一人一分钟的接力让我眼花缭乱,我佩服大家有那么多可以说(show)而且听上去就很有趣或者高雅的特长。这不禁让我怀疑,我是不是也应该培养一项能和别人一起分享的特长,理智告诉我确实这样对社交更好,但是我还没长大的内心在坚持——我并不想要这样的特长。
开学也是各个组织招新的时候,经历了大学阶段,我总感觉学生组织在我心里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了。其实并提不起兴趣再去准备面试,再去积极向上地推销自己有多么多么好了。宣传工作我从小做到大,从黑板报到微信公众号,却不知为何,再也不想为任何一个组织做这些了。面试我再一次碰到了无领导讨论,这大概是我最讨厌的一种模式了,因为年纪越大,我越不想成为那个认识都不认识却要去指挥别人的人,而那些别人恰恰是和你有共同目标的竞争对手;并且年纪越大,也越不想去和别人抢什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消极面大概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了吧。
但最可气的就是自己既没有那么急功近利,却也不是那么清心寡欲。
于是站在原地,埋怨自己怎么不再快一点,就能在上一个绿灯时通过,即使知道其实这个红灯也不用等很久,也知道这个红绿灯早晚会过,更知道也总有人会在自己的下一批才通过这个红绿灯,但又怎么样呢,我还是会埋怨自己呀。这大概就是一种病吧。
02病的加重
从小在杭州长大,所以读大学并没有给我背井离乡的苍凉感,要说有点感觉的大概就是毕业之后,和我同一届的伙伴都离校了,大部分同学都放暑假了,校园里空空荡荡的,而我还留在学校里的那段日子吧!一切事物都还在,只是我再也进不到熟悉的教室去上课了,也碰不到熟悉的人了,那是一种“压在喉咙深处”的感觉,时间久了也就不强烈了,只是闷闷的。而不知为何,每到上海,异乡漂泊的感觉就格外强烈,一点“类似旅游”的新鲜感都没有。“以后都要靠自己啊,少给别人添麻烦”,我对自己说。
病的加重大概就是突然发现身边厉害的人真的好多啊,随手举出几百个例子:
1.我还一点都不懂的法律,别人已经实践操作了好几年了,老师上课提出的理论问题总有人能够回答,非法本之间的差异怎么就这么大呢?
2.我一点都看不进去的cpa,别人一年就考过了六门,还有人cfa都考过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呢?每天不是24小时吗?直到看到了他发的——“越来越喜欢逃课了”。
3.为什么漂亮的女孩子这么多,为什么这么漂亮性格还这么温柔,为什么这么温柔还这么上进?
想到这里,我回忆起了之前刷爆的一位复旦学子的文章,只记得文章题目大概是《除了考上985、211,我一无所有》,那时候我只觉得,“天哪,有这么夸张吗”。现在我感觉,虽然感受到压力的方面有千千万万种,但最后能感受到的自卑的感觉却是差不多的。
但其实想来,自己这种病也不是才得的。从小的时候“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再到后来觉得自己要活出自己的特色和价值,我只不过是在每遇到一个红绿灯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在上一个绿灯时通过而已。美其名曰“上进”,但其实如果一直这样要求,时间久了,真的蛮累的。
03病的治愈
这大概就是心病吧。放下和加重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毕业季,我没有写任何文章,因为感觉所有网站上的毕业季推送都像是写给未毕业的大二大三学子的,真正的毕业季对于大四来说,来的快去的也快。无论是保研的、考研的还是找工作的,其实毕业承载的更多不是怀念,而是压力。一轮又一轮的考验,没时间给我们去回忆,毕业感觉最浓的大概就是和好朋友相聚并且约着下次再约的时候。看着朋友圈的大家越来越有自己的生活方向,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小烦恼,和我一样的病友应该也不在少数,就以此为记吧!
遗失往往是在人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你无法做准备,但应该庆幸,起码生活还给你留了些什么,也应该为自己加把劲,感谢自己哪怕生活这么忙,手里也还攥着一些自己觉得最珍贵的东西,没有丢。
哪怕失败了,就当只是遇到了红灯吧,等等,就会过的。
心情烦躁的时候,大不了换条路走吧,这只是你几十年人生道路上一个小小小小的红绿灯啊。
最后,用以灌输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特长”的英语老师特别着重强调的一句话做结尾吧——“切忌完美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