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看了《他们怎样读书和选书》后,结合自己观点总结而来。其中,放弃了一些我不认可的方法,还有一些方法存疑,我做了标注(蓝色字体部分)。
《他们怎样读书和选书》是@萧秋水、@秋叶、@seamoon、@白起等十九位大咖小咖总结的心得——在这里向他们致敬——信息密集,有兴趣的可去看原文,百度文库就有。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些作者的观点,大多没有超越这本书的讨论范畴。
本文分三部分:读书的目的、选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
读书目的
最核心的一点:读完不是目的,有时候“读完”甚至连手段都算不上,有些书是不值得读完的,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
用最少的时间,吸取一本书里的精华。
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娱乐,无所谓了。
如何选书
豆瓣关联书籍。
卓越网和当当网排名(可参考,有很多水分)
根据自己当下的进步需求,专门选某领域的书
豆瓣的评价+读者的读后感+一些摘要(我不喜欢先读摘要和读后感,会影响自己读书时的思路,豆瓣的评分可作为重要参考,比其它网站都靠谱)
权威高手推荐,或者研究他的书。
主题阅读时,可看经典著作引用的书目。
读书方法
我现在读书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学习某项技能,争取提升个人能力,所以,数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提升效能。
另外,传统的读书法, 是要认真、细致、从头到尾。这个观点必须打破,十本书中有一本值得精读,就不错了。
1.提升阅读速度。
不少人阅读太慢,一本书很长时间也读不完,最后失去了信心和乐趣。
其实阅读速度是可以训练的,训练法在网上非常多。我现在用《如何快速阅读》的方法训练,一般速度是800/字每分钟(训练还在继续,方法以后可能还会修正)。
其实速度快,主要是为了必需时的略读,以及特定目的的阅读(比如,只想了解逻辑和情节)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需要,能快能慢,才是真正的会读书。
2.带着问题读
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会有一种强烈的关注感,书与自我结合紧密。而对于已经了解的部分,没有必要再读,忽略即可,只关注值得关注的部分。
这个可以视为提升速度的一种方法。
3.学以致用
世界上的书,绝大部分是实用性书籍,如果读完不用,这些书毫无意义。学以致用,应该视为读书的最主要目的。
4.分享输出
要坚持分享输出,一能加深了解,二能互相交流。读完没有输出,未必真读懂了这本书。
1)读书笔记:使用自己语言整理书中观点。
2)思维导图和PPT。
5.分析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重要部分,可以单独写一篇很长的文章了。我先简单地说一下。
拿到一本书,先问四个问题:作者说什么,怎么说,说的对不对(部分对还是全对),如何评价这本书?其中:
说什么,是书的主题;
怎么说,是作者的论点、论据、论述过程;
对不对?是作者的结论,和你储备的知识的对比;
怎么评价?如果你觉得作者说得对,请用自己语言复述他的论述过程,如果不对,用同样的论述过程,有论点,有论据的和作者交锋;
在这个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外力,只揣摩书中文字和自己知识储备,硬碰硬,死磕,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这是我最认可的一种精读方法。
第N次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买了绝对不会后悔的书。
6.主题阅读
学会分析阅读,就可以主题阅读了,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以一本某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分析阅读,建立知识框架。找这个领域相关的其他书籍,让作者之间进行观点交锋,有选择的扬弃,最终建立自己的全局视野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个很难,是我的努力方向。
关于时间管理
有数据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在5-6本之间浮动。有人一年能看200本,有人一年10本也看不完。
有人说,没时间。其实时间是可以管理的,无论是整块的时间,还是碎片化的时间。
整块的时间推荐番茄工作法,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碎片时间管理,推荐@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等我把碎片时间管理好了,也会写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