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美丽的瑜伽老师说过,她之所以习练瑜伽,是因为想优雅的谋活。当放下一切,在一张瑜伽垫子上盘坐,挺直弯曲许久的腰背,放慢紧张急促的呼吸,收回焦虑松散的意识,此时此刻体验到的是来自身体内部的能量,更有那源源不断的身心滋养。
当在垫子上习练瑜伽体式时,不仅是对身体的探求,更是对内心思想的检视,当一个又一个想法伴随着体式的练习从心中流过,我们感受到了“新鲜、困难、疲惫、恐惧、焦虑、满足”,暂时做不到平静如水,且允许五味杂陈,不可否认的是:习练瑜伽过后,身体是舒服的、轻盈的。拜日式带来畅通,猫式带来伸展,树式带来坚挺,还有最后的三朵莲花式带领我们向内在的神性致敬,体会大汗淋漓后的丝缕“禅意”。
这就是“瑜伽”,关乎外在,更关乎内在,习练过后感受到的是“身心舒爽”,这样的感受可以延伸到“阅读”,它是一种同样带来滋养的事物。
我们放松下来,拾取一本好书,专注的体会作者写的“人事物”,书中的文字从清淡如水到百转千回,从温婉清新到通透有力,心情也随之起伏波动,从“兵荒马乱”到“宁静祥和”,从“焦虑不安”到“惬意喜悦”,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也是我阅读《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的最大感受,很幸运在阅读的路上遇到苏听风的这部作品,文如其人,温暖且有力量,不是鸡汤,而是繁忙生活中的一杯“热茶”,散发着热腾腾的香气,细细品味后留存在唇齿间,身心舒畅。
听风姑娘的书中有提到“梦想是一个朴素的事情,需要你同样朴素踏实地完成”,读到这句话时,我看到了她的影子,为人低调的她踏实勤奋,从不浮夸炫耀,外表虽然温柔消瘦,但骨子里却散发着强大的气息,好像心中保存着一块“自留地”,通过精心的照料打理,那里的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有阳光与雨露,更有芬芳。所以当与她交谈时,不知不觉间就能从她那里得到清淡的滋养,“聊天”似乎也变成了养分的来源。
正是因为她内心的丰沃,所以在这个繁杂变化的世界里,她依然能不忘初心,深耕文字,一点一滴的积累行进,就如她的朋友阿杜所讲:人就像“圆规”一样,中间的支点是“最初的圆心”,两边行走画圆的是“行为”。很多人圆心不稳,或不聚焦,导致无法画成完整的圆,但苏听风一直稳住初心,专注聚焦,所以她能画出圆,而且画的很漂亮。
阿杜先生这样的比喻实在妙哉,形象有趣且不失深度,苏听风就是这样的女子,圆心很稳的人,她的生活内容或许不多,但简单清淡中就是“强大的力量”,所以她还未到30岁就已出版3本作品,成为微博读书的书评人,运营着几十万粉丝的微信大号,作品也常被“十点读书”、“清华南都”、“二更食堂”等有影响力的平台刊载推荐,她不仅是阅读推广人,更是一位坚韧的阅读实践者,她一年可以阅读几百本书籍,可以连续记十几年的日记,这样日久坚持,非常人能及的。
如她所讲,因为孤独她选择了“阅读”与“写作”,这样的路程同样是孤独的,清淡的,但却能得到精神的丰富与狂欢。她敏锐的看着生活,不断地提出问题,也在“书写”中得到自我的解答,所以对她而言“万物皆有欢喜处”,关键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如何,所以家乡的一朵花、一小河、一棵树、一池塘、一片田都能成为她的欢喜,书中描述到“与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点点舍弃那些曾苦苦追求的事物的过程,仿佛是一台电脑,清除了一次垃圾,释放出更多容量,容纳这里的蓝天、白云、清水还有宁静的心,又似是已阻塞的马路,撤走了来回挡道的车辆。
这如同习练瑜伽,让我们从喧嚣混乱中平静下来,听听身体的声音及心灵的呼唤,为心中的“我”开辟一条清幽的林荫小路,在路上可欢歌,可奔跑,可哭闹,自由自在,心无所束。
阅读听风姑娘的作品,就如同习练瑜伽般舒畅,都能于清净中带给人反思与滋养,练罢、读罢,都是丰盈的满足。她也用行动诠释着:投身于热爱而又快乐的事中,以此能抵挡大千世界的喧嚣和诱惑,专注于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的爱好上,以此能润色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枯燥和无趣。阅读如此,写作如此,瑜伽亦如此,选择喜欢的方式生活就是和疲惫人生的正面交锋,在不平凡的路上且行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