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是老爸生日。
我也只能隔空喊话,用手机问候老爸:生日快乐!
但却显得很苍白。
晚上,老妈和弟弟一家人,围绕着老爸,一起唱生日歌。
两鬓斑斑的老爸,带着生日皇冠,在柔和的灯光下吹灭了蜡烛,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容。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羡煞旁人。
我只能像刷抖音一样,看着视频里发生的一切,却连个赞也点不了。
感觉千里之外的自己,像个外人。
远嫁的我,有时要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而且是拖家带口的。
也没好好的和父母拉拉家常。
反而会给他们增添麻烦,父母好酒好肉地招待,感觉自己是远方来的贵客。
他们心里却是想着闺女好久没回家了,得好好地大吃几顿啊!担心在婆家没吃好,累着了,需要大补特补似的。
还没来得及好好聊聊,又得拖家带口,捎上父母早就准备好的土特产,往家的另一个方向赶去,越走越远……
自己却早已热泪盈眶,怕父母看到,头也不敢回,绝情的勇往直前,眼泪也跟着洒了一路……
心里想着这一别,何时才能看到父母?何时才能还爸妈的养育之恩?
何时才能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
《2》
村里有好些女孩子,十六七岁就出去打工了。
家人还来不及给她们说媒,很多人就在外面自由恋爱,随后就嫁人了。
我的小学同学刘小花,很早就在深圳打工,在那里认识了老公,确认过爱的眼神后,远嫁到了贵州一个小山村。
为了过上好日子,她和老公非常努力的上班。
她的两个娃,一直放在娘家让外婆带。
如果遇到工厂放几天假,她就可以回娘家,看看小孩,看看父母。
假期结束后,她带着满足和幸福感,再次回到工厂,更加有劲地加班。
这次过年碰到她,大宝已经十五六岁了,二宝也已经在娘家上幼儿园了。
我跟她说:“你爸妈还蛮厉害的,六十多岁了精神好,还帮你一直带着小孩。”
她内疚地说:“唉,是辛苦他们了!”。
然后,我问她:“那边的爷爷奶奶,不方便带小孩吗?”
她说:“也不是那边条件不好,小孩放在这边带,我可以回来看孩子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父母。如果小孩一直放那边带,那估计也难经常回娘家来了。”
此时,我看到她眼角湿润了。
原来要外公外婆带小孩,是为了回娘家的借口,为的是那一份不舍的亲情。
《3》
另一个女孩叫于琳,刚出生因为是女孩就被家人抛弃了。
幸运的是,我们村的一位死了老婆又没有小孩的男人收养了她。
这位父亲尽心尽力,给她温暖的家,抚养女孩长大成人。
后来,女孩出去打工不到一年,在外认识了对自己好的男孩,觉得有安全感。
就这样远嫁到四川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的人都说这位父亲:真是白养了这个女儿。
女孩还是比较孝顺,接父亲去婆家玩了一个月。
父亲虽然心疼她,但毕竟是女儿自己的选择。
临走的前一晚,父女促膝长谈,女孩知道了收养的事,眼泪淹没了所有言语,演绎着不舍的父女之情。
第二天,父亲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在女儿即将待上一辈子的土地上,再次流下了眼泪……
父亲想着:这跋山涉水地回一次家,还真不容易啊!
父亲担心女孩,怕她真得不再回来看望这个父亲,不再眷恋这片一起长大的土地。
五六年过去了,这个女孩一直没回过家乡。
倒是那位父亲,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跟女儿约好,每年会去看望女儿一次。
《4》
现在,好多的年轻姑娘,都远嫁到了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在爱情前面,她们义无反顾,当时不会考虑太多的现实。
只有当想家时,才感慨:我怎么嫁这么远啊?不知道父母身体好不?他们想我吗?
她们想方设法,改变着这种现状,为的是让彼此的心更近一点,近距离地看着父母。
村里的刘小花,平时多加点班,赚更多的钱,就是想早点实现财务自由,可以随时回娘家看望父母。
现在的她,一年可以回娘家两三次了,既照顾了孩子,又陪伴了父母。
朋友唐华,单亲家庭长大,妈妈含辛茹苦的供她上完大学。
毕业后,她在深圳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并遇到了可靠的伴侣。
她和老公努力打拼,并不断地提升职场技能,升职加薪。
十年后,终于在深圳安了家。并如愿以偿地,把妈妈接过来一起长住了。
大学同学李丽,家住武汉,嫁到了山东,小两口都是独生子。
两人在北京上班几年后,还是决定到武汉工作生活。
婆家也比较开明,跟随着一起来到了娘家。
这样皆大欢喜,一家人团聚了,免去了两边的相思之苦。
我则是跟婆家商量好,每年寒暑假回娘家,在两边轮流过年。
不管哪种方法,可能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但我们希望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尽自己的努力,多点陪伴,少点遗憾。
《5》
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到了那时,后悔不已。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多联系父母,多陪陪父母。
在《今生能陪父母多久》一书中,告诉我们要懂得爱对爱的反哺,爱不仅要有感动,更要有行动的道理。
远嫁的你,要珍惜父母的恩情,别让他们等你回家,等得太久。
远嫁的你,要给自己放个假,买一张回家的票,看看渐渐老去的父母。
远嫁的你,要常回家看看父母,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