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9-12 尹扬 零壹圈
离开校园已近三年,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与老师们的联系越渐稀疏,往往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不过,每次回到故地碰见老师,他们依然会特别关切的问我近况,为我我加油打气。
印象中老师对我的评价,大都来自诸如母亲这样的第三者,所以交流往往不够顺畅,极易产生误会。
直到后来自己也当了几把老师才总算能够理解,原来老师也有自己的性格,不是都爱赤裸裸的表达情感。 现在想来,这些年被我误解最深该是高中语文老师。
上高中前我成绩不赖,最好时拿过全县前四,后稍有下滑,但也毫无压力进了高中文科实验班。而高中才是我成绩真正滑铁卢的时候,那会儿数学这类的理科课程一上课就是听天书,考试只能靠掷橡皮。
成绩不好,然后自己对外界也有了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释:我偏科,但实际只有我知道,我是太反感应试教育,所以学得怀疑。
人的思想往往决定着他的行动,不久我就从实验班前几名滑到中下水平,而这期间最大一个感受是以前的优生待遇都没了,连从小到大最宠我的语文老师爱的指针也有了偏差。
高中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一直猜想她不喜欢我大抵是觉得我的成绩不会给她的带来任何工资上的利益,所以不想搭理我,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而之所以有这想法是与一场校外演讲比赛有关。
我从小斜杠,上学那会亦是如此,不知从哪儿得来消息说五四青年节县委要组织一场青年演讲比赛。于是也没太搞明白规则就稀里糊涂报名参加了。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场纯社会性比赛,完全与学校无关,参赛者大都为各单位青年,有些甚至是就是学校老师。
不论是年龄还是阅历我们都不占优势,再加之比赛会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刚报名就有科任老师表示出不愿放人的反对态度。
语文杨老师倒还好,没有反对,还帮我们指导修改演讲稿。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她对我们的不同态度却让我心寒了。
当时班里三位同学报名,一位成绩不错,处于优生生态圈;一位立志当主持人,就是一个话唠;最后一个则是毫无特色、毫无优势的我。
我们仨同时写了演讲稿,语文老师指导最多的是好成绩同学,话唠其次,我最少。所以我很生气,认为老师偏心,于是暗下决心要用行动证明一切,把她眼里的优生都pk下去。
事实证明后来我确实做到了,那位被老师认为最有可能获奖的同学初赛就给刷掉,话唠与我一路杀进决赛,而我更是异常发挥的拿了第三(如果不是因为与一位小学老师并列,再pk一场我是有可能拿第二的)。
虽然当时我对这个被动的名次不满,但这事很快就被一同参赛的我们学校的老师给传开了,很快学校好些老师都知道了这事儿,只是都不清楚这学生究竟是谁。
大概我们班主任也很好奇,但我明显感觉她更相信这人是话唠同学,而不是我。
我记得那天她找到话唠同学,并向她询问此事,试图确认这人就是她,但话唠同学很诚实的告诉她这人不是自己,而是我。这样杨老师才来找我,表示祝贺。我只能勉强挤出个笑回应她,内心却更加坚定她是不喜欢我的。
关于这件事的误会后来直到我上大学才被解开。阴差阳错,杨老师后来正好教了我小表妹。
一天我在给小表妹打电话问她近来学习情况时,小表妹说“姐,你可真行,杨老师课上让我们向你学习呢。”
听到这话我惊讶了“怎么可能,你大概是上课做梦耳朵听岔了吧。”
“真的,她说你是她教过很棒的学生,参加县委组织的校外演讲比赛拿了奖,成绩还和一位老师并列,平时学习也踏实、认真……”
后来又说了些什么我已忘了,但那一刻我脑子里浮现的是诸如:
我早自习迟到,杨老师逮着我,命令必须把早饭吃完才能进教室;问她课外对联知识,她说让我先把课本上的内容搞明白,然后头也不回的去给优生讲功课之类的事儿。
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子么,为什么多年后她还会偷偷背着我在学弟学妹面前说我好话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高中三年那些未当我面直接说出的好话,其实老师早背着我在别人面前说过无数次了,只是后来这些好话才逐渐浮现出来,被我知道。
那年我表妹高考,我舅也是一副忧愁,他见我才说那年我高考他也可紧张,不过碰见杨老师就让他定心了。
杨老师见我舅一脸紧张,于是很有把握的告诉我舅“你侄女儿没问题,能上。”几年后我舅把这话转给了我。
工作后回家次数减少,我妈偶尔会碰到杨老师,这时她就会上前来问我近来的状况,我妈告诉她之后,她就很高兴,夸我的同时还会顺带夸我妈一番,以至我妈每次给我转达时都特别洋洋得意。
在不知道杨老师背后说我的这些好话时,一直以为她的标签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傲慢、无礼。
后来随着转述越来越多,我才开始真正走进这位老师,知道可能就是杨老师的性格,她只是不善表达,但这并不代表她对学生、对朋友没有深情。
都说师生可以是朋友,老师在努力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又何不能主动去理解老师,走近老师呢。
原来在杨老师眼中我也是优秀的,你背后偷偷说我的那些好话我都接收到了。不过下次请当面告诉我好吗?
笔芯
(感谢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位老师!)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