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的这三种好的高效学习的方法(快速阅读、笔记流和类比法),是我自己已掌握和最近使用的频次非常多的,自我实践下来确实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对我有所帮助的方法。下面我就将这三种好方法逐一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吧!
一
-
快速阅读
这部分的内容相信很多简友已经在简书上看过非常多的介绍文章,单位时间内读得越多意味着你获取的知识量就越丰富。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你能理解的基础之上。快速阅读具体又可以分解为下面三种主要的方法:
1.指读法
2.练习阅读法
3.积极阅读法
-
指读法
-
练习阅读法
如果说刚才的指读法是帮你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那么练习阅读的方法就是用可视化的方式帮你自测对文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第一种练习,测试阅读速度的提升值。具体做法是:(1)设定一个时间,比如说3分钟,然后找一本从未阅读过的书做个开始标记来进行练习阅读。接着,用刚刚我们介绍的指读法从标记开始以稍快于自己能读懂的速度进行阅读,时间一到,停止阅读并标记。(2)算算自己读了几行,再乘以每行的平均单词数(中文的话就是汉字个数),得到自己的总阅读字数再除以3分钟。这样,你就能得到自己大约每分钟的阅读字数。(3)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用数字可视化的方法查看自己阅读速度的提升值。
第二种练习,是专门针对理解能力的提高。具体做法是:(1)先阅读3分钟的材料,不准翻书地尽可能写下你记下的知识点。(2)再读一遍材料,边读边记下所有知识点。(3)比较两份记录,用下面的公式算出自己以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这一类型材料的理解能力。
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目的在于:让你实现最快的阅读速度和最好的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法
积极阅读法块虽然被放在了快速阅读单元中,但它与快速阅读是对立的,它更强调深入地理解材料,所以自然降低了阅读速度。
开始积极阅读时,你需要在笔记本上先记下书本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读完一小部分时(指读法),你需要在笔记本上记下: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仅仅促使你完整地获取信息)
(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迫使你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化和比喻法)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要求你将信息应用在不同情境中)
三个问题迫使你将每个知识点都要经过整体性学习的理解、拓展和应用三个阶段,来帮助你自己消化和吸收阅读过程中那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部分。
书中给的例子是: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知识点:发现者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引起反应。
作者记忆的方法:想象一副图画,画中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流出了唾液。
作者的拓展:听到电视里类似的手机铃声,会不由自主地掏出自己的手机。
二
-
笔记流
简而言之就是,传统笔记里的画线、画圈的记笔记的方式被“流”代替。
具体使用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用记录关键字替换完整句子。然后,在观点间画上一些箭头,使之呈现相互关联的关系。这样写出来的笔记可能会有些杂乱,但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要知道,要是不能帮助你记忆和理解得更好,那么即使你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好看也是本末倒置。附书中的笔记流插图:
看到这种学神的笔记时,我忽然想起,原来上过培训思维导图的课程时见过的聪明人的笔记,都不像传统笔记那样死板,而是用很多小标记或图画来代替冗长和生硬的文字。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这久网上很流行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方格笔记本记笔记。因为我身边还没见到哪个人用,自己现在也在摸索和学习中,只是买了一本小本的方格活页本在练习使用中。不过用下来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起白纸笔记本可以让你在纸上天马行空,方格笔记本的设计版式能让你在记笔记写字时更严谨认真些。
三
-
类比法
在书上叫比喻法,但二者在概念上还是有细微差别。
比喻:更偏向一种文学概念,把某物比作某物(典型例句: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月亮和小船在比喻中被联系在了一起。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联系。
类比:一种推理形式,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公考题常考。比如说,【海:水】对应【旋律:音符】(海由水构成,而旋律也是由音符构成)。
为什么在这里我更想用类比而不是比喻来介绍书中的“比喻法”呢?
那是因为类比对让你找到两个相同或相似事物的精确性要求要更高,可以在你不熟悉的知识和不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记得半年前我在简书上写过一篇文章上首页,这个可以有,在文章里面我将写作上会收获到成功比喻成攀登一座山终于到达顶峰。但最近,当我在李笑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篇介绍“类比”的文章时,里面就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成功和突破像“攀登”这个概念留下给人们的似乎是“进取”的印象。
我总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冰原之上,特别想要把脚下的冰砸开......可无论是我使劲跺脚也好,满地打滚也罢,我总是没办法一下子成功,一下子突破。往往是就好像我在冰原四处游荡,四处猛砸,猛砸,有时深,有时浅,有时候甚至可以从冰缝或者冰洞里看到冰下的水,可冰就是那么坚实,我死活都没办法破冰而入。
终于破冰的那一瞬间,我的感觉是,过往我砸过的、凿过的冰缝、冰洞,终于以某种方式(几乎肯定是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三角,力学原理瞬间爆发,那冰一下子大面积破开......于是,我终于“入水了”。把登山当作类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以为“突破”是看得到目标的事情——因为山顶就在那里。
把破冰当做类比时,我就很自然地不太在意那个可以看得见、想得到的目标,很理直气壮地明白:我要去的是一个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但肯定是不一样的世界。
看到了吗?这就是类比的神奇力量。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会采用哪种样子的类比,反过来你采用的类比同样能影响你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你的行动。要知道,正是行动构成了我们的生命。
因此,你一定要找到一个更恰当、更准确的类比来强化那些你觉得难以记忆和理解的概念。这里我结合书中的部分内容,给出几个让你找到更好的类比的小建议:重视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类比;一步就找到完美的类比不太可能,不如稍作让步,多想几个“不太完美”的类比;最重要的是,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再返折回来查看自己所用类比中不恰当的地方,不断修正。相信这三个小建议定会让你更接近心目中的“完美类比”。
最后,做个小结。
任何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在你反复实践演练之后才能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也对上面介绍的三个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还不赶快行动起来,试下看看这么做是不是会让你的破冰速度更快呢?
下期预告:
书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还介绍了5个高效学习的秘笈。
我这篇文章只想输出这么多的内容,相信一次输出少而精的内容会更有利于读者朋友的消化吸收。
那剩下的5个高效学习秘笈就留着我下期更新再细细道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