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最近才发现自己有焦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在留学圈似乎是常态:
首先,独自出国在外,面临语言和生存的压力,尽管许多人包括我在内是在国内通过雅思考试达到语言要求才来的,但仍然惊恐地发现自己不能完全听懂和理解当地人,再加上课上各种复杂的专业术语,感觉自己学了“假英语”。口语交流也是,简单购物或许可以,深入交流完全get不到当地人的梗,只剩下了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
其次是经济压力,现在大部分都是自费留学,即使有申请到部分奖学金的,大头还是父母承担,这对于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来说,尤其是对比国内已经开始参加工作的同学,似乎是一种伤自尊的选择,然而此刻的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只能挣扎在“留学到底值不值”和“怎么在国外省钱”的边缘。
最后显而易见,这种经济压力直接带来的就是对未来迷茫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新闻陈述着“海龟贬值”这一信息,这对诸多海外留学生可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信号,企业也开始识别“真假海归”,于是有的留学生回国后发现工资攒十年都不够自己的留学花销,更别说偿还父母了。再加上对比国内已经有了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同学,只怕自己除了出国溜了一圈似乎没有任何增值。
这些常态直接表现为在朋友圈的失眠和脱发,周围无数同学连同我在内很长时间过着颠倒作息的生活。
然而,我和国内同学交流这种情况之后,发现他们的焦虑并不比我们少。上班的抱怨工资少,读研的担忧时间长,公务员觉得工作枯燥一眼到老。
似乎这是90后共存的一种状态。
大家都想改变现状,却又无能为力,因此焦虑出现了。
失眠,脱发,频繁刷朋友圈知乎微博,打开又关闭手机上每一个APP,云吸猫,买买买,看直播,打王者荣耀,吃瓜······
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焦虑是我们唯一的伙伴。
二
在知乎上读过一篇“久病成医”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担心过久,你会有较大概率在这件事情上取得成功。
换而言之,焦虑是第一生产力。
我平生算是比较懒惰的一个人,很少有在某件事情上竭尽全力的经历,但最近几年,我却发现自己被迫开始努力。
或许不能称之为“努力”,只不过是焦虑驱使下的选择。
因为在课堂上想问问题却尴尬地无法用英语表述完整,我开始从头练习口语,制定了计划表每天坚持背单词和重复地道表达,甚至走在上学路上嘴里都会模拟场景念念有词。
因为担心回国后找不到工作,所以注册了一个又一个招聘网站,留意目标职位的要求并开始逐渐靠拢,想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也关注许多前辈的经验。
因为之前准备出国一直在学英语,闲置了一年没有写作然后惊恐地发现写作能力开始退步,所以下载了很多电子书在kindle上开始阅读,也重新打开备忘录开始写作。
想要充分利用起所有的社交平台,包括自己曾经半途而废的公众号、用了六年的微博和从来没有发布过答案的知乎,也尝试过直播和电台,甚至开过淘宝店,目的不过是寻找更多机会罢了。
我似乎变得疯狂,想要抓住一切,在别人眼里我是特别能折腾的一个人,可是我知道自己总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我不知道自己该坚持哪个,也不知道该坚持多久。
因为现在的我,手里什么都没有,所以只能拼命奔跑,哪怕看不到终点,但仅仅是不拖后腿,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直到有一个同学和我说,很佩服你,什么都懂,有很多技能,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可能自己正在这种焦虑中慢慢进步。
三
我相信每个90后都和我有着同样的焦虑,父母的庇护可以让我们不必担心温饱,但对于未来的选择决定我们过怎样的生活。
仅仅生存是不够的,我们想活得更好。
这个世界对90后有太多的期待,越来越多的90后也开始显露出他们的才华。
92年的某某当红小花,95年的公众号百万点击作者,90年归国小鲜肉,90后CEO······
一夜爆红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席卷了这个时代。
似乎去年我们还在挑衅80后,今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我不否认之前的时代没有这些年轻有为的人,但不会像如今这样,在各大营销和新闻中发酵,如此密集且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最大面积地暴露他们的成功。
这无疑是一种诱导:同样的年纪,有的可能就是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顺应潮流年入百万,对比自己的处境,焦虑应运而生。
如果我们不是“被接受”如此多的信息,大概我们也不会有冲出樊笼的渴望。
焦虑之下,一部分人开始主动出击,在焦虑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减肥,源于对身材的极度自卑的焦虑;护肤化妆整容,源于对外貌过分关注的焦虑;考证考研考公,源于对职业选择的焦虑;搏出位营销自我,源于对金钱和虚荣的焦虑。
不管最后成功与否,对比之前的自己和其他止步不前的普通人,早已不知领先了多少。
另一种人则是紧张地刷手机,一边荒废一边拖延,选择另一种方式缓解焦虑。
转发一条又一条“拖延症患者你中枪了吗”“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社交恐惧症”的微博,一边评论“哈哈哈哈就是本人没错了”。
更多的相关网络词汇开始出现,大多数来源于90后的自嘲:“90后空巢老人”、“95老阿姨”、“母胎单身狗”·····
自嘲的同时,隐含的是深深的对没有对象的焦虑。于是,“恐婚”“不婚主义”开始甚嚣尘上,有多少人是真的恐婚还是对单身现状的借口?“云吸猫”现象出现,知乎上一名心理专家曾经指出宠物痴迷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焦虑。还有“买买买”,购物减压早已不再新鲜。
我不会比较哪种更好,只不过陈述一种现象。
这个社会宣扬太多种价值观,身处漩涡中的90后,正是直面浪潮的一代。
看似提供了很多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没有选择。
我们从来不惧怕挑战,我们害怕的是out。
每个失眠的夜晚,只有焦虑与我们为伴。
焦虑让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因为我们也想长成,比较了不起的大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