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时候,姨姥姥为了看病方便暂住在我家。
她给我炒栗子,炖鸭子,看到我去市场买来了柿子,她又抱怨说,她那里满山的柿子够我吃个够。姨姥姥的到来,又牵出了我在小山村的那段回忆。
小时候,我经常会在书中看到赞美、留恋童年的诗和文章。流露出来的,往往是作者对童年那份纯真的不舍,对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回味。那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我,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歌颂童年,因为每天都有让我发愁的事情。书里说到的童年的美好、无忧无虑,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做错事要被妈妈说的气恼、是每天要早起上学的愁闷……我每天都盼着长大。
可是现在,忆起童年,在我心里泛起的只有美好的记忆,连当初的苦闷、泪水都成了心头甜滋滋的余味。而在姥姥家所在的那个小山村的回忆,是我所有记忆中,最澄明、最美好的一段。
小时候,去姥姥家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了。姥姥家在一个小山村,我记得要从我家坐一个小时的车才到,但是当时我总是感觉要坐好久。在车上,看到路边的山起起伏伏,河水蜿蜿蜒蜒,寨子水库(小时候我叫它大海)里的水闪着静谧的蓝光,我就知道,姥姥家就要到了,我就知道,再过一会儿,妈妈就要对司机说:“师傅,麻烦到观音寺小学停车。”
每次到姥姥家时,姥姥总是佝偻着身体倚在门框上,笑嘻嘻地说着:“你们来了啊。”门前的大狼狗总是不记得我,每次去它都吠个不停。我顾不上这些,甚至顾不上吃午饭,就去找舅舅家的哥哥姐姐们下河摸鱼或是上山去玩。而妈妈很少同意我上山下河,她说上山太累,河水太凉,也没什么可玩的。而山上明明长满了柿子树、松树、樱桃树、栗子树和各种不知道名字的野花和野果啊,河里也有清澈的河水、形状怪异的石子和大大小小的鱼啊。我最喜欢和二哥一起上山了,他总是惯着我,陪我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我们在山腰的果园里偷苹果;在上山的路上采黄花、拔蚊子草;在山顶的松树的树根处捡松菇。我们几个孩子经常拿着家里的漏勺蹲在河边捞鱼,冬天的时候,我们就把小孩儿玩的鞭炮扔到河里,不一会儿,就会飘起几只炸死的小鱼。夏天,我喜欢光着脚在河里走,河水也不深,刚刚到大腿,脚踩在河底的鹅卵石上,再加上河水的浮力,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小山村留给我的,还有味蕾的记忆。还记得三舅用在门前的河里捉到的野鲤鱼炖了一锅汤,汤汁鲜美,口舌生香令人回味无穷。三舅则骄傲地对我说:“在这里才能喝到这么好吃的鲫鱼汤,回到你们那就没有喽。”姥姥经常用从山上打下来的栗子炒鸡,鸡肉中浸着几丝板栗的甜味和辣椒的辣味,总是让我垂涎欲滴。姥姥也总是说:“这栗子是你姥爷剥的,回家后,你妈可没那么多功夫给你剥栗子来炒鸡。”每次回家时,妈妈总是给我带上一包栗子炒鸡。每到过年的时候,姥姥家要杀好几只羊,有的肉用来做菜,有的烧汤,有的就做肉冻。在这些羊肉里面,最好吃的要属黑山羊的肉,黑山羊吃山上的草长大,味道自然也就不同。
有一年夏天,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姥爷给我和哥哥们每人一枝柳条让我们插在河里,说它以后会长成柳树。哥哥们很快把柳条插好了,而我的由于没插紧实被河水冲走了。我看着它被河水冲走,失落又无奈。而三舅家的二哥说:“妹妹你别难过,我把我插的这一棵送给你。”
清明的那天,哥哥姐姐们都去山上的仙姑洞里去了,因为我太小了,他们让我一个人和姥姥姥爷待在家里。我哭着闹着非要去山上,姥姥只好带我去爬屋后的大山,说大山上有一个小的仙姑洞,我勉强接受了。而走到山腰上时,姥姥因为心脏不好,不能继续往上爬,就找了户人家,给我要了几个山果就把我打发了。之后我也没再去过大仙姑洞和小仙姑洞。当我给姨姥姥说起这件事时,她兴奋地说:“给你山果的那户人家是你大舅姥爷家。”这个小山村就是这样,因为村子小,在村子里随便见到个人都是沾点亲的。
去年的国庆节前夕,姥姥去世了,今年的五月份,姥爷也去世了。在给姥姥上百日坟时,下车时再也不见那个倚在门框上的佝偻的身影。在硕大的堂屋里,空空荡荡,再不会有人端着各种山果说吃一点吧,这是你哥哥上山采的,可好吃了。我也吃不到姥姥做的栗子炒鸡了。门前的大狗见了我还是一样的狂吠,只是没有人再给狗扔一个石子叫一声:“狗子!老实一点!”门前小河里的柳树果然长大了,我看了看哥哥送给我的那一棵,半径也有二三十公分了。时间就是这样,从不会为任何人耽搁,一直自顾自的走着。
现在的山村完全变了样子,变得整齐了好多。自从政府将这里划为旅游区之后,整齐的马路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山顶被削平了,建上了摩天轮,一年四季来这里的游客不间断,甚至山村的名字都换了,从以前的树仁里变成了现在的凤凰裕。第一次,我体会到了书里那种对人造景点的反感,感觉有人入侵了我的山村,蹂躏了我的记忆。
商业化之后树仁里
我再也不敢回到那个山村了,没有了整日里佝偻着身子笑呵呵的姥姥,也没有了平时总是对别人很严厉,总是对我笑着的姥爷。村子也不再是那个村子,但还是能扯出这令我伤心的回忆。童年真好,或者没有人人歌颂的那样无忧无虑,但至少,人是全的,人与人的关系是简单的。
或者,我这辈子都不会见到大仙姑洞和小仙姑洞了。
作者 | 樊金慧
文编 | 凌春鸽 舒 畅
美编 | 黄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