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暑假的尾巴,一家三口与友友们相约一起开始了早已心心念念的五台山之行。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被誉为清凉圣境。左面与恒山相邻,右面连接着天池,南面属五台县,北面是繁峙县。这里崇山峻岭,满山松林覆盖,其中五座山峰高高耸立,号称“华北屋脊”。
清凉山乃菩萨修行之地,是龙神久住之乡
佛经上说文殊菩萨所居之地就在“清凉山”,座下有一万菩萨,常常演说佛法。清凉山乃菩萨修行之地,是龙神久住之乡。文殊菩萨作为释迦摩尼佛的左胁侍,主司智慧,是佛智的代表和般若的化身。
佛教认为红尘世界,水深火热,充满烦恼,只有佛境才是清凉世界,而五台山是佛教名山,那里的山势寺院,更是一时难以说完。
五台山五个台顶高高耸立
五台山山顶上不生树木,好像用土堆积起来,所以叫台。五台山共五个台顶,分置五个不同法相的文殊,称五方文殊,体现文殊的五种智慧。最高峰北台――叶斗峰与灵应寺,东台――望海峰与望海寺,南台――锦绣峰与普济寺,西台――挂月峰与法雷寺,中台――翠岩峰与演教寺。进入圣境之地的人前后相接,寻求开启智慧的人摩肩接踵。
坐车驶向五个台顶,山路崎岖险峻,但一路景色怡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山顶海拔约3000米,温度偏低,放眼望去,似乎远离尘世,抵达人间仙境,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身披云手拨雾,不经意登临仙佛之地;脚履险臂挽藤,常常进入非凡境域。这里实在是无数神灵的要地,万菩萨佛圣的玄都。其间,灵境有语言所不能描述形貌的,非人间的不可思议境界。所以如果能沾染和呼吸佛法的烟气,都能领受般若智慧之光;接触这里的石头和云雾,都能撒下菩提佛缘之种。
五台山五大禅处
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殊像寺――朝山者不能亲登五座台顶,又不能爬黛螺顶的,到殊像寺朝拜五方文殊,也能满足朝台心愿。
显通寺――是五台山首刹,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寺院之一,五台山开山第一座寺院。铜殿、五座铜塔,玲珑秀丽,引人注目。
塔院寺――大白塔历史悠久,塔中有塔。寺宇居高临下,从大牌楼上山门,步步登高。
菩萨顶――以黄教首府和皇宫似的建筑闻名于世。康熙皇帝曾先后到菩萨顶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留下了众多的碑文和墨迹。后院存有为举办佛事活动时煮粥用的四口大锅,其中最小的锅直径也近二米。据说,有一个冬天,小和尚去刷洗铜锅爬不出来,搭上木梯才把他拽出来。
罗睺寺――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山门前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寺内有著名的“开花见佛”。
万佛阁俗称五爷庙
万佛阁俗称五爷庙,位于塔院寺山门东侧。五爷是传说中东海龙王最小的五儿子,专管五台山耕云播雨。
传说康熙皇帝在五台山寻父返回途中遇险,五爷显灵救驾脱离险境,康熙心存感激,便将一件龙袍赐给五爷,因而五爷既是菩萨化身又有皇帝罩着,身价自然不同一般,所以这里每天都是人潮涌动,香火旺盛,磕头祷告都得排队等候。
来黛螺顶朝拜称为“小朝台”
黛螺顶位于台怀之东,清水河畔青峰顶上,青峰形如大螺,故寺名大螺顶;环山草木茂盛,呈一片黛青,故又名黛螺顶。
第三重殿为五方文殊殿,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
东台聪明文殊,又称青文殊;
北台无垢文殊,又称黑文殊;
中台孺童文殊,又称黄文殊;
南台智慧文殊,又称红文殊;
西台狮子吼文殊,又称白文殊。
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五方文殊,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也叫“朝台”。只不过,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有了小朝台,再去大朝台,功德就更加圆满,所以人们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一千零八十个台阶的大智路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称为“大智”文殊,大智路即由此而得名。大智路青石辅成,1080个台阶,同行的孩子们友友们虔诚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祈祷能受到菩萨的智慧点化。
情境演出 “又见五台山”
“谢师父,那我就轻松的走了。”“施主留步,我送你一样东西。”“风铃?”“送给你,你把它挂在院外的古树上,风吹一声,如同经诵一遍。”
—————《风铃宫》
剧场算不上雄伟,但干净,空灵。后来才知道剧场好听的名字——风铃宫,因佛经形状的建筑周遭都挂满风铃而得名。建筑内长长的弯弯绕绕的过道上,佛经高悬,写有凡人从一岁到八十岁各个年龄所做的事,瞬间让人感受到了人世的短暂,烦事的放空,心态的平和。
诺大的剧场,千余名观众,自觉保持安静有序,这景象我第一次见,忽然有种没见过世面的感觉。仔细看听,出现了文殊师利菩萨讲经说法的场景。
印象最深的是剧中情景:不同身份的人互相羡慕,每个人的烦恼剧增,来到佛的面前祈求让自己远离烦恼。佛说:你就是前生的我,我就是来世的你,她们有着和你一样的烦恼忧愁,放下执念,让喧嚣清除心门。远离世事纷扰,体悟涅槃境界。
“四法印”——诸事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其意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一切情绪都会引起痛苦的,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一切都是涅槃。”
恰到好处的音乐、灯光,360度旋转的舞台、观众席将故事、佛法、人性结合,让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共鸣,我就是台上的主人公,那个故事就是我的经历。
所以不是单纯用佛法给观众洗脑,也不是单单拜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这台剧想表现的主题大抵是让众生包容万物,内心平静,尊重时间,敬畏生命吧。
感受五台山的清凉,不是光讲环境的清凉,它只会带给你身体的舒适;
而是要体会佛法的清凉,它才会带给你内心真正的清凉。
相视之下都是非凡之事,触目之间都为弘佛而来。
愿我们一生都被佛光普照!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