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疑是一个爱睡的人,一天睡九小时仍不过瘾。就中午眯的那一小会儿,周公都不忘来串门。你说来就来吧,走的时候还把我搞的晕乎乎,真是气人。我想,要是我能不再做梦,那该多好。所以,今天我想好好研究研究梦。
要研究梦,我们得先来看看睡眠是什么。书上定义说,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δ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补充一句,我们的梦游、尿床等现象都出现在第四阶段)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这四个阶段总共持续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出现像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梦境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听说这个阶段眼球会轱辘轱辘转,无奈做梦时我自己不能摸自己的眼睛,要不然我真想摸摸看,如果半夜去摸别人的眼睛,不知道会不会被抓起来吊打。)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次持续5~10分钟,此后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而第三、第四个睡眠阶段在黎明时会消失。也就是说,人们晚上睡觉时一般要经历4~6次快速眼动睡眠,也就是我们一晚上要做4~6个梦呢,而我们醒来后一般只记得一个,甚至一个都不记得。
关于梦的解释,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周公解梦了。想想不免有些想发笑。今天中午我梦见了鱼,周公解梦是这样说的,“因为“鱼”和“余”谐音,在中国传统的解梦观点中,梦见鱼一直和财富密切相关。梦见鱼在清水中游动,象征你将得到财富和权力,或表示你现在的心情和处境很好,也可能预示你会有意外的收入或地位得到提升......”很明显,这不科学,虽然,我希望他说的是真的~(我估计是因为我前两天中午拿面包喂了鱼。)
除了我们熟知的周公,国外有个名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也曾试图对梦做出解释。他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通俗的讲,就是梦能帮我们实现现实生活中想干却不能干的事儿,或者说潜意识层面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儿。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具备意识和潜意识,我们之所以感到矛盾、冲突、纠结、失控,是因为意识与潜意识背道而驰。
不同于以上的说法,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认知的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听说真的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召集一部分学习能力相当志愿者(通过测验筛选),随机分为两组,学习指定的无意义内容,一组学习过后有睡眠发生,另一组学习过后无睡眠,检测结果显示有睡眠的小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无睡眠组。所以,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哦)这些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道理。
做梦是否有必要呢?我们从逆向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历史上,有心理学家曾做过睡眠剥夺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生理异常。如脉搏、血压、体温以及皮肤电压均增加,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心理上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紧张、焦虑、易怒、记忆障碍、出现幻觉、定向障碍等。显然,做梦是有必要的。
今天,你“做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