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清晰地察觉到身边的人的焦虑,不管他们呈现的状态如何——是拼尽全力的、还是无所事事的、还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均衡点的......
虽然有许多人没有把这份焦虑呈现给外界,但我们从能循着一些蛛丝马迹进入到某个人的内心,当然前提是不要代入过多的主观猜测——那会剥夺你的理智和公正。
我只是在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总是在某个特定的周期性节点把自己逼入这样一个焦虑的角落呢?难道是因为如果不是如此的话,我们就一定会是懈怠、匮乏动力、缺失目标的存在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或者说是难以说服自己克服对当下生活的厌恶,但我们只能接受它。因为相比于生活的强制力量与绝对规则,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一个“接受者”。
那我们该怎样去调和这些周期性席卷而来的外源性压力呢?改变外界好像是个比较难的选择,那如果去调解自己呢?当然,没有人愿意生来就躺平成为一个无意义、无价值的存在。
谈到价值与意义,我想这是最矛盾的一点。
其实我们许多人心里都知道自己也许想要些什么,至少会知道自己厌恶些什么。只是可惜我们缺失很少的选择权。或者说,我们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由人”。我们没有完全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权力,也没有完全地拒绝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权力。
我不知道这种理想与事实的距离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我们其实都在很大的程度上被人类与生俱来难以抵抗的倦怠、懦弱所束缚吗?
也许在某些方面再果敢、坚毅的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吗?
也许我们生来注定要体验一些遗憾吗?
我很好奇,那些视为一生信仰与追求的东西,是怎样在某个瞬间住进我们的灵魂里的。
灵魂真是一件奇妙的事物。
只有自己,才最有可能读懂自己。
即便再亲密的人,即便再炽热的爱,也无法和你的灵魂共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