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我在写作组群里做了一个关于排版跟做社群我自己的经验的一个语音分享。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做语音分享。以前虽然也有分享过,但那是以文字的形式。
文字形式的分享跟语音分享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说实话,文字分享让我更有安全感,虽然也是直播,但总感觉跟人群隔了一层。在用文字分享时,我能够看到我自己的表现,可以控制分享出去的内容长度,充分把控分享时间,所以我自己感觉是很踏实的。就像是一个安全区,文字分享能够让我舒舒服服的待在安全区里面,而语音分享则把我扔出了安全区,战战兢兢的站在了众人面前。
在这次分享之前,我很担心分享时语音速度会不会过快让人家听不清楚,会不会内容没有调理大家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会不会因为慌张突然冒出几句川普,声音会不会小的别人听不见,会不会分享时头脑一片混乱处于懵逼状态。
我初中时在班上做过一次分享,是当着所有同学家长的面,那一次有三个人上讲台做分享。我排在第一个,站在台上时我全程盯着手中的稿子,不敢抬头看讲台下面的任何一个人。我清晰的记得班主任从我身后走过悄悄说了一句声音大点。
或许是太紧张,他跟我说完后我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状态直到稿子念完走下讲台。出教室后我跑去问站在教室外的同学,我的声音小不小,所有人都在跟我说我声音不小只除了一个人。现在想来那会儿我其实心里已经知道自己声音很小了,可就是不愿意承认,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并且符合我自己想象的答案。
读大学,大二的马克思主义课需要以寝室为单位汇报PPT,我们寝室由我上去跟大家讲。那一次因为选题材料准备都比较充分,所以我是信心满满。在台上嘚啵嘚啵讲的特别开心,下台后我还期待着能听到室友们夸奖的声音呢,没想到室友来了一句,“你说的太快了,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啥。”
或许是之前站在大家面前分享的结果都不美好,所以我很怕在别人面前做分享,尤其是语音分享。所以刚开始接到这个分享的消息时,虽然我一口气答应,跟慧子姐说:“OK,没问题”,但其实我心里是完全没底气的。
或许是成长了,我开始愿意去挑战和尝试自己害怕的东西。虽然这一次分享仍然是状况百出,甚至讲到后面时虽然我手上有提纲,但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了,大脑里一片混沌,连着撤回了几次语音。但是分享结束后我愿意主动去面对自己的错误跟不足了,不再自欺欺人,愿意从别人那里吸取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分享长经验做铺垫,这也算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小小进步吧。
在这里我真的非常感谢对我的分享提出建议的小伙伴们,她们让我看到了我看不见的不足之处。
其中小小姐的建议是:语气词多了点,可以注意些,分享不要太谦虚,这样别人觉得你没有信心,适度就好。我觉得你可以再展开讲,内容有点少。
游游的建议是:我有一点内容上的建议。你可以更自信,讲出一种“经验分享”的感觉,少用“我觉得”“....吧”,就是把自己弱化,直接说,这事儿就这样。穿插自己的事例的时候可以再仔细准备一下,长短,重点精心安排。
蜗牛的建议是:1.开头先来段总结,大致说今晚分享内容会有几点。2.配上点文字,每讲到新点时候提醒大家。3.之后做PPT公开课,图片形式更直观,可以先提前把作业布置给大家,课堂上做对比,根据作业情况加深对课程的介绍。
这是我的第一次语音分享,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我没法打包票保证从此以后我的分享都是顺顺利利没有任何状况出现,也不敢肯定下一次分享还会不会大脑混乱。但我还是希望能够逼自己一把,走出我的舒适区,去尝试更多的可能。
当然这一次分享还是有一个不小的遗憾:像以前一样,我依然没有勇气去回顾自己讲了什么内容,不仅不愿意听语音,更不愿意从脑子里回顾一遍。我希望我能在下一次分享到来之前,突破自己的内心障碍,把这一次的语音好好整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