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中,经历过一些自尊受损的感受,往往在当下不会表现有太大波动,却在日后的生活中,或轻或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个常常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上,比如害羞、自卑、爱讨好。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者。
松子的整个人生是令人悲哀的。她生在一个五口之家,有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
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松子很少得到父母的爱。松子的妹妹从小体弱多病,爸爸就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妹妹。
下班回家给妹妹带吃的,好玩的,松子在家迎接爸爸,接过大衣说:“你回来了”。爸爸却连眼神都不给松子一下,直径上楼去看生病的妹妹了。
常年得不到父爱的松子,一直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被爸爸喜欢。
偶然一次,松子发现扮鬼脸可以让爸爸笑,便不时的这样逗爸爸。
可以说,松子的童年乃至一生都在努力讨好爸爸,她渴望被关注,被呵护。
可悲的是,她的讨好,在一次次强化中,被渐渐融入了自己的骨髓,把自己活成一个可怜之人。
回头看松子的一生,她一直在追寻一段亲密关系,然而他却从未得到过。
童年时候渴望爸爸的爱,爸爸去世后,她依附于男人和爱情。纵然被男人蹂躏、摧残、背叛,她也爱的执着,满不在乎。
松子的一生毫无尊严,也从没被真正爱过,就如她写在墙上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因松子爸爸一时的偏袒、忽视、冷淡,是他亲手造就了松子悲哀的一生。
松子的爸爸其实是爱松子的,他只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体弱多病的妹妹。
自尊就是这么脆弱,不经意的行为就能让人自尊受伤,给心里蒙上暗色。
不止是松子爸爸,生活中,有很多被我们忽略掉的举动,其实无形中已经伤害了孩子。
譬如,忽视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情绪,认为他们在无理取闹。
不相信孩子。遇到有人告状,宁可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或不问缘由地就拿孩子质问指责。
爱拿别人家孩子比较。“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恶劣批评。“你这个坏孩子,整天不让人省心”“你真的像个傻子一样,笨手笨脚”“神经病”。这些针一样的批评正刺痛着孩子,打压着孩子的自尊。类似的还能举例说上几十件。
我们明明深爱着孩子,却又忍不住总是语出伤人,做出让孩子不能接受的决定。我们拄着父母的权威仗,光明正大的棒打孩子的自尊,并毫无愧疚。
然而,我们以为的为孩子好,在孩子心里都成了血淋淋的伤害。
当下,孩子或许还小,被我们的言语伤害了,不会做出太大的反抗。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他曾经自尊受到过的伤害,不会莫名地消失。
它会像一颗种子,随着孩子的身体一起茁壮成长,最后长成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很多抑郁症群体,正是童年里缺乏关注、尊重的低自尊人。自尊水平的高低,太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
不要以为孩子小,说几句骂两声无伤大雅,孩子3岁就有自我意识,懂得自尊。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快乐的人,那么就给他足够的尊重吧,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足够多自信。
因为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获得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