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像笔者这样已经30多岁的老男孩都会萌发一种创业的冲动。然而,事实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据统计,中国大学生首次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4%。这个比例实在是太低了,哪怕是资深人士创业,相信即使成功概率会大幅提升,也无法保证一定成功。
如果你要创业,尽管所有人都会真心祝福,但理性的看,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而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恰恰是明知道很可能失败却还要干。这帮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善于计算概率,而是因为他们过度自信。
在我原来在国企工作的时候,我是基本没有机会感受到这一点的,但当出来,见到了更多的人,遇到了更多的事之后,我真正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试想,如果不是这些成功的创业者有着超乎寻常的自信,早就在困难重重的创业征途中败下阵来。
资本有了20%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50%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
一般人已经习惯了稳定收入,是很难为50%的利润而铤而走险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谈创业而很难下定决心投身创业。
心理学家对人性有一个基本认识,叫做“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这个原理指出,当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时,我们对损失的厌恶超过对获得的喜悦。它甚至可以被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我们对失败的恐惧超过对成功的渴望。
人生面临着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我们到底应该更冒险一点好,还是更谨慎一点好呢?
根据2011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答案是冒险更好。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就白白赢了一回,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当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逼地计算得失概率的时候,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如此算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要深思一下,并作出调整?
自信!自信!自信!!!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本文为读书感受,部分内容参考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
最后附一张美国成功创业者的统计,仅供娱乐,国情有别,参考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