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昌邑,迎宣帝
公元前74年,年轻有为的汉昭帝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就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尊谥孝昭皇帝。
霍光勤勤恳恳辅佐了昭帝14年,费尽心力,可是昭帝却又英年早逝,也没有留下子嗣,根本来不及悲伤,霍光就面临着另一个有关汉王朝能否延续下去的大问题,那就是由谁来继位。在当时,霍光已经面临过一次汉武帝做出的选择了,而后来事实也证明汉武帝并没有选错继承人,总不能到了自己这里找了一个不好的继承人来拖累这大汉江山吧。
武帝六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所以朝中有大臣建议让昭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广陵王刘胥来继承皇位,可是霍光知道当时汉武帝就是因为刘胥品行不端才让年幼的弗陵继位,现在自己辅政却推立一个这样的皇上,那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汉武帝呢?所以霍光冒着得罪很多大臣的风险,决定另立皇帝。
后来,霍光与皇太后和许多大臣们商量,决定迎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
刘贺,汉武帝之孙,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当上皇帝后被废。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被贬为海昏侯。前一段时间海昏侯墓被挖掘出来,这个海昏侯就是刘贺。所以专家们对刘贺的研究也就此多了起来。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称汉废帝。
可是让霍光没有想到的是,躲开了一个品行不端的广陵王刘胥,却迎了另外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昏君。
史书称刘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无)节。”
也就是喜欢打猎,常在各地驱驰游猎,行为放荡不羁,如果按照正常的来说,这些事情虽然会令皇上的形象大打折扣,可是也不至于算得上是昏君吧,所以霍光当时也没有将这点放在心上,但是后面发生的事却超乎了霍光的想象。
霍光在当时以皇太后的名义与群臣派车迎接刘贺入宫登基,刘贺喜不自胜,在进京途中,就派下人掠夺民间女子、财产,而且在登基后,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子,他将他之前封地昌邑的官属全部征至京城,并超迁升官,算上官员和亲信据说当时约有两百人,天天和这些官员下属载歌载舞,纵情欢乐,才即位二十余天就将皇宫搞的乌烟瘴气。
看到这种情况,霍光和很多大臣们都感到不安,发现事态已经很严重了,如果不赶快处置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汉家王朝都会断送在刘贺手中。
霍光此时忧心忡忡,自己知道自己立错了皇帝,对不起死去的武帝和昭帝,便悄悄地和自己的挚友田延年商量起了此事。
田延年对霍光说,“将军的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如果将军觉得这个皇帝不好,大可奏明皇后要求废掉这个皇帝,另立贤君。“(田延年的意思其实就是让霍光假借太后的名义去废了这个皇上,因为上次我们说到上官桀将自己的孙女送至宫中当了太后,也就是昭帝的妻子,所以当时的皇太后其实就是霍光的外孙女,而且只有十五六岁罢了。)
霍光答道,“我确实想这么干,却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
田延年又说,“伊尹是商朝的宰相,曾经废掉了商王太甲,保全了江山社稷,后世都称赞伊尹是功臣,如果您这么做了,那就是汉朝的伊尹啊。“(伊尹曾经是商朝的宰相,后因太甲残暴,便将太甲关押起来自己执政,等太甲改过自新之后又立太甲为帝。这就是著名的伊尹废太甲。)
田延年,字子宾,霍光的助手。被霍光重用,担任长史。又出为河东太守,选擢尹翁归等为手下,诛锄豪强。霍光等大臣罢黜九任帝刘贺时,田延年挺身而出,以功入为大司农,后迎立宣帝有功被封为阳成侯。因修建昭帝刘弗陵墓圹,租赁民间车辆,贪污三千万钱被揭发,后自刎而死。
霍光在听到了田延年这番话后便下定了决心,于是按自己的计划行动了。他为了方便田延年参与这件事,先给田延年加了个官职,“给事中“,可以自由地出入宫廷,然后又找到了当时的车骑将军张安世,得到了张安世的支持之后,就在刘贺即位的第二十七天,召集丞相等文武大臣到未央宫中开会商议此事。
霍光在会议开始便开门见山的说道,“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霍光这句话里面已经不叫刘贺叫皇上了,而叫昌邑王,又问群臣该如何,其实潜台词已经显而易见了,”我想废掉这个刘贺,另立贤明,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群臣一听到这句话,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因为此事实在关乎重大,毕竟是废立皇帝之事,谁也不敢妄言。
这个时候田延年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猛地站起身来,假装斥责霍光,“孝武皇帝(汉武帝)驾崩前,把孤儿和天下一并托付给了将军,是因为将军贤明忠正,能够保障刘氏江山的安全。但现在群下鼎沸,大厦将倾,难道将军就没有责任吗?而且汉朝皇帝的谥号,常带一个“孝”字,就是要让后世子孙长久的保有天下不丢先人的脸,使宗庙延续不断,现在如果因为皇帝不贤明,令汉朝宗庙绝祀,将军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先帝?“田延年手持剑柄,声色俱厉,掷地有声,声称如果有人将这个会议拖延不赞成废掉这个皇帝,他就会用这把剑斩了谁的脑袋。(田延年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在指责霍光,暗地的意思其实是支持霍光的行动,同时也恐吓群臣,如果谁不同意,那么立刻斩首。于是参与会议的大臣见到此景,纷纷支持霍光废掉刘贺,另立贤明。)
于是霍光联合了杜延年,杨敞等人,慎重的写了封奏章,然后上交给当时主持汉室的十五岁的上官太后(霍光的外孙女),上面列举了刘贺的斑斑劣迹,然后将刘贺召至未央宫,宣读了这封奏章,表示当天就将刘贺废掉,将他发送昌邑,并且将与他同来的幕僚二百余人,除少数几人外,统统捕杀。
废迎昌邑王刘贺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可是霍光又要头痛了,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昌邑王被废掉了,又要怎样才能选择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呢?而且武帝子孙零落,昭帝又无子嗣。可供选择的人寥寥无几。这时,身为卫太子刘据之孙的刘病已,经过光禄大夫丙吉的上书,走进了霍光的视野。
卫太子刘据,因巫蛊之乱兵败自杀,妻妾子女均被杀,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 被收系狱中,当时的延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怜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他才历经磨难重得一条性命,昭帝时承认了他皇室血统的身份,却并未召回宫中。当时的刘病已已经年方十八,而卫太子刘据家族近乎灭绝,朝中没有可以倚仗的人,所以便于控制,这可能是当时霍光选择刘病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当时便举办了登基典礼,也就是后来有名的贤君汉宣帝。
汉宣帝,长于民间,史书称他“喜游猎,斗鸡走马,游遍三辅地区。丰富的社会阅历,加上汉宣帝天资聪颖,使得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老练得多,他很清楚自己能否坐稳皇位其实就取决于霍光,不然昌邑王刘贺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一直对霍光恭敬有加。史书还记载,在当时汉宣帝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也就是坐一部车,宣帝常常感觉自己“若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骖乘时,宣帝才从容肆体,有了真正做皇帝感觉,这里就能看出来汉宣帝多么的惧怕霍光。
后来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第二年的正月,霍光稽首表示要归政于汉宣帝,汉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然委任给大将军,结果一切都如同昭帝时期一般,凡事先向霍光汇报,再报给汉宣帝
(霍光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就是试探一下汉宣帝。可能在当时霍光制定了两套对策,如果汉宣帝答应了这件事,可能霍光会采取另外一种措施,最好的方法就是汉宣帝不答应,一切照旧,这也正好应了霍光的心意。表明汉宣帝也是个聪明的皇帝。)
这时汉朝江山和霍光也迎来了汉宣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