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好好对待你的时间,你们会成为好朋友;反之,它会成为你的敌人。
阻碍时间和你成为朋友的因素:
对时间的无知:时间的不可逆性、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所带来的复利效果
你是大脑的附庸:你和大脑的关系、你的想法、大脑的想法
不积累解决方法:钥匙不在锁上、时间管理方法、反复的事情做总结以提高效率
钱可以再赚,时间没了就真的没了。时间流逝的速度是加速度,5岁的人会把1年看作他所经过的20%,50岁的人则会把1年看作他所经历的2%。
每个人都知道的是,你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给它分配一定量的时间。尽管多个事件是可以并行处理的,但在认真准备的时间段内,更甚至是切换的一瞬间都不可避免的付出时间的代价。试着想想你为自己安排了多少没完没了、不分轻重缓急的事情,而此时,在你有限的生命中(应该是有限的注意力可达的范围内)是否可以保质保量的盛得下它们?
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试着给自己建立一套健壮性的容错系统。毕竟完美永远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聪明的你一定会懂这些道理的。
这么多年才明白付出时间的第一原则——让自己成长。投资自己,借助复利的这一工具使自己更强大、使自己成为贵人。从此不再有选择困难症(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选择最贵的,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从此不再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做某件事了。
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人类能将自己的思考作为思考对象的能力被称作“元认知能力”。)
看到这里才知道元认知能力和自己体会到的“我刚才在想什么?天哪,我竟然在思考我刚才在思考的内容、方式和结果合不合适!”。显然当时的自己处于一种高于思考一件事情的境界,可喜可贺。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请回忆,我前段时间因为XXX惹得自己好生气啊!简直要气炸了,因而那段时间不想去做什么,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请思考,刚才的场景有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有,我是否认识到当时,甚至一直以来,大脑都在只会我自己。大脑让我生气,我就生气;大脑让我开心,我就开心;大脑让我浪费宝贵的时间,我就浪费。如此,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我的大脑,它开心就好。反之,如果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成为了大脑的主人。
正如一个经典的例子,著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 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 Viktor Emil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要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同样,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样的,盯着锁头看时,要想办法找到正确的钥匙在哪里。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
对于学习或工作,在制定计划时,你无法明确的知道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障碍、深坑,从而你也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它。那怎么才能提高估算的正确率呢?不用想了,答案就是现在可开始养成规划的习惯,先判断熟悉程度,在据此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多积累,才能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只要接受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时间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现在就已经明白:“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有的时候,也许还没开始就发现自己已经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策略依然是“现在就开始”。否则更待何时?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珍惜时间,只要开始做了,就不会太晚。因为你做了,就代表你战胜了自己的大脑(大脑的懒惰导致的拖延症),更领先了大部分人。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也可以并行的(同样的有上个世纪华罗庚等科学家提倡的优选法)方式执行多个任务;也可以将自己会重复使用的方法,做个总结,待下次用到时,信手拈来岂不省事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