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玉老师讲道:“经验补充,在你定位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取舍之间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你的模式定位不仅仅是通过你做什么来表现的,也是通过你不做什么来表现的。举例,南城香的羊肉串,能占到整个流水的三分之一左右。本来,作为快餐,羊肉串是不合适的。它适合在串吧,晚上朋友小聚来几瓶啤酒、凉菜,哥们吹吹牛,能吃几个小时。但是我们作为快餐,既然选择它作为主打产品,就得改变它的性质,让它作为休闲小吃,改变就餐环境,改变售卖方式。为什么这么考虑呢?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模式定位:“全时段社区餐饮”。南城香刚创业的头几年羊肉串占比更多,晚上店内满座,啤酒、凉菜卖得也多,一直营业到凌晨两点,典型的夜店模式。但是早上、中午客人就很少,与快餐的模式不符。后来经过调整,我们不卖下酒菜,啤酒也比别家贵,晚上喝啤酒的人渐渐就少了,吃快餐的人多了,营业时间也缩短了,早上和中午的客人也多了。”
今天再听这一节最大的体会是:虽然清楚要把事情「做实」的虚实原理,但要具体判断要「做实」什么,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尝试,因为具体事情上有数不清的细节,只有经历过的内行人士才懂其中的门道。
汪国玉老师的分享,首先让我明白,在餐饮经营中「模式定位」是做一切经营动作判断的「准绳」。其次,在具体的经营动作中,要不要做并不取决于『经营活动』本来的性质是什么,而是要基于自身的模式对其进行改良,改良成适合自身情况的经营活动,照搬照抄跟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这背后体现的是老师傅的灵活性。
具体的案例是「羊肉串」这个主打产品,按照自己过去作为外行的理解,当看到一家餐饮企业的模式定位为『快餐』的时候,很自然地会觉得「羊肉串」这个产品不合时宜,因为『羊肉串』这个符号会给人传递的信息与「快餐」不符,这背后跟大众对「羊肉串」这个符号的认知有关。看到『羊肉串』联想到「烤串」,烤串是『夜市』大排档的产品,能喝酒、聊天、放松的场景。所以,一上来的惯性思考是想把这个「产品」砍掉,而非通过经营动作对其进行改良。
南城香通过①不卖下酒菜、②提高啤酒价格两个经营动作扭转了门店的「夜市模式」,回到『快餐』的模式定位,降低了『羊肉串』的营业额占比,保留下了这个产品。这个过程背后是有教育成本的,也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汪国玉老师讲道:“再举个例子。我们既然要做全时段餐饮,就必须放弃商场、写字楼。什么是全时段?就是一日三餐早中晚,我们都供应,一日三餐之外的时间,你上午十点来,或下午三点来,我们依然供应。除了夜里休息时间,你任何时候来到南城香,都可以吃上饭。其实做餐厅的都希望能做到全时段,因为这是提高流水最简单的方法。但如果你开在写字楼,早上没人,晚上也没人,节假日更没人。只做中午一顿饭,座位少了又不够,座位多了,租金又承受不起。像这种地方就不可能做成全时段。如果你开在商场,一个商场几十家餐馆,客人对品牌几乎没有忠诚度,都是逛着逛着累了,想歇歇脚,饿了,想吃点东西,碰到一家店,还算满意,就走进去了。即使你是奔着海底捞去的,当你发现海底捞要排很久的队的时候,出去逛一圈,大概率你就去吃别的了。所以,商场里面餐馆盈利率挺低的,只有不到20%。挣钱都困难,就更别提全时段了。所以,我们就只开在社区的街边。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街边,好位置本来就是稀缺资源,这也是我们的隐性资产。”
这里让我看到,南城香的模式定位,先是确定了「快餐」这个模式,在快餐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两大特色:①全时段,②社区。
做「全时段」最大的前提条件是:要开在社区,不然全时段不成立。其次,战略上想要推行「全时段」的连锁店,所有的门店选址都需要聚焦在「社区」,不然管理上很难可复制。在「社区」的选址上,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位置』。
最简单的常识是:写字楼和商场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街边店的营业时间是由店家自己定的,是自己的「主场」。这在营业时间上就实现了『不致于人』,这背后的道理是:“《孙子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一句: 致人而不致于人。 ”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调动。”
其次,写字楼和商城的客流也受销售环境的限制;写字楼主要的人群是上班族,他们主要的需求是工作日的午餐,早晚、节假日都没人,没客流生意不能好。商城首先是租金贵,多数品牌堂食位置不多,不提前排号到饭点都需要排队,这种情况下,的确很难有品牌忠诚度,非吃哪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