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刚测验完语文第二单元,成绩低得,超乎想象。唉,真是伤心啊!
考前一天,我还给他仔细复习了一遍,听写了本单元的词语,读了课文,看了书,复习了语文园地,还另辟了几个题材说了说习作。
结果才考了95.5分!
让我情何以堪!
冷静,我提醒自己。
还在开会,就让老人把卷子拍照微信发给我,我倒要看看:他错在哪里。
一看卷子,我懵。
看拼音写词语中,锋利的利写成力,这个是学生常见的错误没错,问题是我昨晚明明给他听写了,没有错啊!
给“未”加偏旁组成新字,他只写出了一个“味”,估计想不出另一个了,于是又写了一个味。
这题我没复习到,我自己想了想,想出一个“昧”字,但二年级没学过字。加三点水、加提手旁、加……熟悉的偏旁都想了想,也没想出别的字来。最后上网搜了一下,才找到一个二年级学过的字——妹。
唉,我自己也没想出来,还是原谅孩子吧!
再往下看,阅读短文最后一题: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他填的是:我知道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
我晕!你知道,倒是写出来啊!
回到家,我就问他:
为什么锋利明明默写过,考试还出错?为了确定,我找到前一天听写的本子,确实听写了,也没错。
未字明明知道想不出来,为什么没有再想想,而是写了相同的字?
阅读短文,你知道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那你说给我听听?
人家回答:
锋利我在之前的生字本上就错过。
是吗?我没有印象啊。
拿生字本出来看看,一看没错。
那就是听写出错过。
再拿本一看,的确。
那你想想:为什么第一次写生字(也有组词)没错(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印象错,才会后面总出错),昨天复习也没错,考试却错了?
……他说不上来(一般孩子都这样,所以别指望孩子能说清楚,要靠大人会问,才能得到孩子的有效回答)。
我就想啊:这得是个什么样的做题状态啊?!怪不得考这么差!
又问他:“未”这道题,你明知道不会,所以又写了一遍“味”,是吗?
嗯。
你就没再多想想?
我第二个交卷,没时间了!
晕!你干嘛这么快交卷?
……
阅读短文,你读了几遍?
一遍。
更晕!
你要是多读几遍,也许能想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要真读了很多遍,想不出来,我也不批评你。
不吭声。
你明知道自己有不会的,不多想想,还第二个交卷?第二个交卷有加分?有小贴画?我批评他,说不生气是假的。
考试成绩可以不说,这样的答题态度让我心惊。不赶紧抓,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怎么抓?
一是批评教育。
就是我刚才做的,我仔细问了他做题的状态,从中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明确告诉他:我不是因为他的分数,而是因为他的态度批评他。
二是讲明道理。
不要急着交卷,不会的题目、拿不准的题目,一定要努力想,不能因为不会就放弃。
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是个严重的问题,绝不能忽视。
我问他:
你学钢琴曲练了几遍觉得难,就不弹了?
你上跆拳道,不敢对打,就不打了?
……
三是吸取教训。
我多年来和学生斗智斗勇,经常听家长说,老师,我批评他了,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不管用啊!
如果看出家长的敷衍(说管了是给我面子,似乎给我一个交待),我就不再多说,微笑:“慢慢来吧,毕竟是孩子嘛!”
如果遇上明白的家长,我会多说几句:
光靠说能管用?那教育也太容易了。你啰哩啰嗦说一大堆,其实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没听。
你问孩子“记住了吗?能做到吗?”孩子赶紧答应,一句“好的”,就能解脱了,省得你再啰嗦他。
答应一下很容易,点个头说个“好”就行了,又不要负什么责任,承担什么后果,为什么不答应?
这就是孩子的心态。
所以说教是不够的。
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记住——可以惩罚、可以约法三章,方法多了,自己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
我就用过:让他在小凳子上静坐,让他罚站,让他把错误写成日记(相当于检讨)。
这次错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我让他把锋利、妹妹,这两个词语各写10遍。(听着10遍,其实没多少!)
阅读短文,因为算难度题,我主要是惩罚他的态度,让他读短文30遍。(结果晚上时间不够了,我就说本周内完成。当然我一定要记得,否则就让孩子钻了空子,没达到效果,以后批评他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说服力,孩子只要一句“你大人还忘呢,还说我?”我就无言以对了,教育效果也根本不达到。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原因可能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