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惊雷,天空下起雨来,无法出门打球的我,只得家看书自习反省思考。
昨夜和一网络上的朋友交谈,她因为看过我一篇旧文,特别来加我微信好友,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批注,针对文章里的几个点来亲自跟我讨论。
从文化区别聊到人与人对生活的各自观感,从爱好聊到社交,从教育聊到成长,很难想象这是20多岁人的日常话题。
不过,这就是年轻该有的状态。
让自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真劲儿,
不断地鼓励自己去思考和讨论那些似乎没有答案的事。
比如UFO,比如爱,比如AI人工智能,
比如人生。
早年工作,我有位领导在一日感叹道:
公司里连个可以聊人生的人都没有,真没意思。
那时的我虽会思考,但确实没什么思考量,所以对领导的感概也只是情绪上的“好像懂”,却无法做到“真明白”。
我深知自己和领导年龄层次经历各不一样,除了茶余饭后的闲话,他关心的和我能理解的有很大差别,有些特别爱经营人际关系的朋友乐于去硬聊,不过,这种尴尬我想我自己是受不了的。
于是乎,一个似懂非懂的年轻人,便和真正的成年世界因为所谓的“世俗礼遇”而被莫名地隔开了距离。
或许只有当他多些历练,多来个几次对生活的思考时,他才有机会敲开生活的大门。
几年下来的社会辗转,我虽不知道自己是否打开这“生活大门”,是否有资格“谈论人生”“闲聊人生”,但我多少也有过领导这样的“无人可聊人生”的孤独感。
人生迷茫常有,孤独的时候总希望有陪伴,希望有启示。
不甘让自己老是浑浑噩噩,因此我也勇于尝试寻找答案,这过程中我看过书籍,听过讲座,做过不同类型的尝试,见过许许多多的人。
丰富的内容和生活经历让我从中吸取了不少养分,诸如“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类的复杂问题,我都有幸得出些阶段性的结论,从而脱离出短暂的迷茫,得以重新上路。
而当我再回过头看领导的问题,我开始对“为什么没人可以聊人生”这个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思考。
我想,这或许跟人对各自人生持有的态度有关。
1.大家很重视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选择的人生路
2.但与此同时,人们的心底也有一点点的不确定。
当一个事情对自己很重要的时候,人都倾向于将它包裹起来,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不爱分享,这是人的本性,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
其次,或许人生路真的足够宽阔,真要聊的话,没有人知道从何开始,从哪里结束。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真的很了解自己的生活。
于是,人们面对人生,是一方面相信,一方面却有些不确定。
这种矛盾本身,阻碍了我们的直率和坦白。
可能有的人会说,朋友咱就是想聊个人生而已嘛,整那么复杂干哈呢?
偶尔聊些无边际的其实也是件趣事不是吗?坐在星空下的烧烤摊,一瓶啤酒几个菜,闲聊到夜晚多好。
为何你随着成长,就变得越来越挑?人生的确不可捉摸,可你为何也变得不清不楚了呢?
到底是人生复杂,还是你自己变得复杂了呢?
听上去都是些好问题,为了回答它们,就得要引出我对人生的第三个态度的思考:
3.我们不聊人生,其实是既怕刺激别人,又怕动摇自己。
前两个1、2是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私人态度,而3条,或许是我们在自身所处环境,所在社会里时对人生的态度。
因为人毕竟是社交动物,人生这个话题为何变得无法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是我们怕被环境影响,
是我们身处在一种环境里的保护机制。
比如,为什么要闷声发大财而不是敲锣打鼓地炫富,因为你很容易就拉了一波10W+的仇恨。你怕刺激到运气没你那么好的人。
又比如,为什么总有鸡汤提醒你不要去和别人比,反复强调过好自己的重要性?
因为你和别人的人生,其实也真的没有可比性。你每天的生活,交的朋友,说的话,吃的东西都与别人各不相同,单纯地比来比去会失去自己看事物的智慧,陷入输赢的情绪。
所以出于保护自己,让自己相对冷静地经营生活的目的,我们便逐渐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由自在地讨论人生了。
古人有云:交浅言深君子仰戒。
交浅不宜言深,就是说对那些与己交往较浅相知不深的人,不可畅所欲言,直抒胸意,否则,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祸患。
至于什么麻烦,什么祸患,就如同上面所讲,比如刺激到别人,动摇到自己等等的祸患。
而且单纯从修养上来讲,人们也不愿意过多袒露心声。
如果你所说的话是关于你自己的事,由于关系浅薄,对方不与配合,不愿交谈,又显得你冒昧、唐突。如果你说的是双方共同关心的事,由于交浅对方有戒备,而你又不知道对方的态度和倾向如何,你的高谈阔论就有可能给你带来不良后果,如此等等。
所以,为何人越大越不爱聊人生的原因,并非我们单纯以为的“变得无味”“变得麻木”。
是因为人生真的就很复杂,我们目前没有答案,所以出于不伤害别人,不打击自己的考虑,咱决定,今后还是少聊人生。
毕竟,日子是过出来,不是聊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