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小懂事的姑娘给了我一封长长的来信,因为想要挣破“懂事”这张网,轻松地做自己。
字里行间、一件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看到了我的影子,我也是从小到大别人家懂事的孩子,所以你的心情我太感同身受了。咱两一样都是扣着“懂事”这个帽子长大的,有时候会觉得很委屈,甚至成为了一种温柔的枷锁,我从2018年开始有了想要任性一点活着的想法,就是要冲出“懂事”这个牢笼,你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很好,说明你长大了,比我强多了。
我们对于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为了让父母省心、从小都做最大的努力来扮演好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活成了最优秀的样子,这本没错。
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如何去化解,如何释放自己的天性、如何更舒服地接受父母的恩宠?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想法。
第一,尝试着把决定权从父母手里拿回来
这个建议听起来有点大逆不道,特别是你已经有了“懂事”这个人设的时候,我不是教你叛逆,我想说的是对于父母不同的建议和想法时,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与父母进行“谈判”。
当然父母所做的一切出发点一定是为了你好,站在父母角度,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用大白话讲就是听父母的安排,特别是面对都是管理层的虎爸虎妈,或许他们都有职业性的强势习惯,索性直接替你决定,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想法,我们懂事、孝顺可以基于爱,但也不能无条件全部接受,作为年轻人保持思想的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这都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以后在职场上的法宝。当然父母有时候这种过度的保护欲会磨灭掉这份光芒和品质。
父母无非担心的是你考虑的不够周全,会激发他们的决策欲,所以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单单是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多一些沟通,切勿耍脾气,当他们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觉得你这个方案可行的话自然就有希望自己做主。
第二,不因懂事,“任性”做自己
从小你就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少了很多跟同学一起玩耍嬉戏的开心时光,但那个阶段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被知识浇灌成长,通过这种他律的方式,父母其实是在保护你的专注力。
小学的时候,放学接读幼儿园的弟弟而没有跟伙伴玩耍;
初中的时候很少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因为不能贪玩;
高中的时候错过了与好朋友一起去吃她们口中常说的蛋糕;
大学的时候看到朋友游玩、逛街而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因为要努力;
这一切都是源于你内心的一个声音:要懂事!
现在上大学期间,你有大把自由的时间,可以跟其他同学一样几个人一拨逛街、看电影、游玩,这种轻松的状态无需任何努力什么时候都可以实现,但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给自己镀金,尝试未经历的、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眼界与圈子,甚至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锻炼自己,你要明确你现在所做的所有尝试和努力不单单是为了父母,不单单是因为懂事,更多地是让自己的经历更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成长,关注点依然是自己,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别人,一定会觉得很辛苦,甚至委屈,换个角度,会不会舒服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用“懂事”、用完美来要求自己,因为我们想得到不断地认可,当有一天这个标签给自己带来负担的时候,索性撕掉,撕掉的是精神包袱,顺从内心、任性地去做自己,全心全意专注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的大胆前行。
第三,有耐心,用同理心去对待父母
今天对于父母答应你来西安,一小时后变卦的事情,知道你很失望,特别是给了希望之后的失望更让人绝望。一方面父母一定有他考虑的原因;另一方面,反过来想想,自己答应父母的事情是否都有做到,答案如果是no,那这次就原谅他们,父母也是人,做到十全十美太难。
言必出,行必果,这是做人最高的境界。我们不仅仅要用这样的高标准要求比别人,也更要要求自己,如果想要父母答应的每一件事兑现,那就自己先做到。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父母多一点点耐心。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向父母提出一个请求或者需要支持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直接答应,我们有时候就会少一些耐心,气冲冲的,要么就闹起小情绪来。但实际上无论是你在学校,还是我在职场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依着你,你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别人的力量的时候,我们会争取资源,多次沟通,有足够的耐心和谦和的态度,如果用这样对待别人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我们不断地在成长,见识、认知、想法都会变化,当需要破茧而出的时候,积蓄能能量打破现状,我们可以任性地活出自我,然后变成更懂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