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书,其中《百年孤独》读了两遍才勉强读懂,每次读完,都想写一篇读书笔记。许多书,如果不写读书笔记,读的时候还心潮澎湃,读过几天之后趋于风平浪静,再过一阵子,也就只能够记得书名了。
今天早晨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常风回忆钱钟书的文章,里面提到了钱钟书的读书方法,于是,也来归纳一下钱钟书、鲁迅、朱自清都是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我想,如果想在读书这条路上取得长足的收获,总结前人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一定可以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喜欢读书,也在前行的路上,发现阅读的美好。
一、 钱钟书的读书方法
常风说,钱钟书在清华上学期间,每周从图书馆抱一摞书回来,一个星期读完后,周末会认真地做笔记,笔记做完了将书还回去,顺便再抱一摞回来。清华藏书之丰,在当时的学校可谓数一数二。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在被破格录取之后,索性横扫图书馆,整排整排地借。
钱钟书喜欢在书上用又黑又粗的笔将自己喜欢的句子,优秀的句子都画下来。以致于清华诸多藏书之中,许多都留有他看过的印记。有句话可以形容钱钟书对书的疯狂热爱:此中乐趣,不可形容,恐怕只有饥鼠入太仓之乐仿佛似之。
钱钟书丝毫没有辜负那段读书时光,常有人说他是一部活字典,其实更主要地是,他有勤奋记录的习惯,而这,也为他日后写《管椎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鲁迅的读书方法
- 选读法
鲁迅先生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作品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作者的专集;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 背书法
鲁迅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加强记忆,等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下来了。
鲁迅的背书法不可谓不专,若想要在读完一本书后有所收获,这大约是最原始也最实在的方法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想了解的知识定会常记于心,而且永不忘记。
三、朱自清的读书方法
- 充分利用点滴时间
朱自清一直主张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去读书,例如刷牙洗脸的时候背诗。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匆匆》里,他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其实这正在他对时间易逝的感慨,也是他珍惜时间的写照。
- 做读书笔记
他有分门别类的摘抄卡片,读书时,总是及时摘抄重要的资料。他的《语言志辩》这篇著作,不但见解精辟透彻,其论据之丰也使人吃惊。他通过这种手脑并用的读书方法,为自己在写作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 诵读法
南宋朱熹说过:“书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的话是有例证的,像我们幼时背诵的《春晓》、《悯农》《静夜思》等古诗,当我们成年之后,再背起来也同样是脱口而出,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朱自清认为:“经典给人知识,教人如何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结语:任何事,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一定是不可取的。“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未必可以改变我们平凡的的生活,但它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灵魂,漫长的人生,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们也应该下一番真功夫,静下来,拿起书,也拿起笔,让我们缓慢而坚定地读下去,直到它真地成为人生岁月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止。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第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