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的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21天打卡的内容,今天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21效应。
21天效应是指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凯尔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即表面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尽量与新的要求一样,而在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此时,最易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因为顺从可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遭到惩罚。可见,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
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心理中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因此,此时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加以变化,使自己尽可能接近新理念、新习惯。
第三阶段,内化。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对非特异的理念、习惯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是大量实验与实践的结果。
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应不是说一个新习惯只要经过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这一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能产生效应。
强度低的、简单的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就可能会形成的快一些,强度大的、复杂的新理念、新习惯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另外新理念、新习惯的性质对形成的时间来说也会有影响。
此外,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旧习惯就是我们想要改变成新习惯的,也就是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说它们是同步的,外立的时候,也就是破的时候,也就是说,同样需要21天才会产生效应。
现在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不良错误观念难以改变,新理念、新习惯难以形成。
首先,同学家长们要知道习惯、理念具有巨大的作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95%的行为都受理念支配,都属习惯性的行为。因此,形成良好的新理念、新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要忽视理念、习惯的作用。
其次,要相信理念、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形成的。我们常有:“朽木不可雕也”,也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其实大量实验与实践证明,只要不断重复,习惯、理念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改变理念、改变习惯会是一个极不舒服、极不情愿的事。必要时还要给予外在压力,特别是刚开始时更需如此。要记住改变任何一个理念、习惯时都要不断重复,直至21天,甚至21天以上。要相信没有改变不了习惯,否则,就意味着失败的来临。
第三,要遵循21天效应的规律,按照三阶段的形成特点进行,二是要有耐心,三是要在这21天里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不习不得。
如果您决定改变或者养成一个习惯,可以这样开始:
1.坚持这个习惯21天。
2.让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习惯带来的好处,因为感情远远比理性的强迫更有动力。
3.把它当作一个试验,而非一个心理斗争。这将有助于集中对待,随时调整和正确对待结果。
4.远离那些可能再次触发你旧习惯的地方。
5.将计划写在纸上,并告诉你的朋友,给自己一种压力。
6.保持简单。建立习惯的要求只需要几条就可以了,保持简单,从而更容易坚持。
7.不要追求完美。一步一步地做起,不要指望一次就全部改变。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开始做,并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你就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