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白,如其名。着实很有质感,拿到手里有一种莫名的欣悦。我放在工位上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我把它又拿来在读了一遍,一个可能是因为《白》比《平面形态构成》这样的名字更有吸引力;第二呢也可能是因为书的面白(此处应为双关)。我在想如果不能用有趣的文字把它给记录下来,那该是怎样的遗憾呀。
原研哉,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谁?我在阅读的功臣中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他是日本的设计师,其品牌“无印良品”在日本国内可是很受欢迎的品牌。MUJI立志于“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提升人的生活体验。”呀,真是令人感动的公司呢。要知道用户体验可是很值钱的,MUJI我该说他是善良呢,还是邪恶呢。
原可能是一个阅历也比较深的人,在读了他的书之后,你其实可以比较直观的体会到,他的目光的这一种广泛性,这本《白》其实是很包容的,广泛却又能够深沉。“白”的可能性就会随着纸张上排列的文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跃然纸上。你会常常有一种柳暗花明的体会在其中,“哦!原来是这样。”发出这样的惊叹也不足为奇。
坦白来讲,我不认为这本书是讲白的。因为原本人也说过了“我本是想写‘空’的。但是后来还是更名为了‘白’”可能绕来绕去,原也不知道改用那个名字吧,我时常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呀,用铅笔画吧,画了一两笔之后,不不不,还是用勾线笔吧。
相较于“空”,“白”的形象更容易被查知,所感受到,他更容易被理解;他也更容易被赋予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更容易吸收,或者说是反射(reflect)观察者自身的情感。作为可读可写二次创作的白,它的艺术性自然而然蔓延了出来。它的承载能力可要比空高得多。
感觉与颜色
按照原的观点来讲,颜色是与人的原始感觉分不开的。“白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而因为有其他的与之相关联的颜色,你才会发现有白。
其实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我之前有学过“绘画中素描关系”之类的相关内容。其中讲到素描的五大调,要说起来,那可谓是滔滔不绝于耳。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而自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最能感受到的——不是白与黑,而是灰。谁亮谁暗不是敲定的,而是对比出来的。“该有几分力度,该有几排线”不是我们拿着笔杆子敲脑袋,一拍大腿就能够想出来的。而是其面与面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相互辅佐的关系,从试探于观察中慢慢得到的。白也是一样。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白色也是色,它可能是无限多种色光的统一集合,亦可能是什么颜料也没有的无。白色是兼并了所有颜色的特殊颜色,也是什么颜色都没有的无,这样的白又承载了怎样的感情。
感情与颜色
颜色与感情的关系是什么?
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颜色继承了一部分感情。在平面设计中用户体验的观点是这样认为的:颜色>形状>文字>自然文。由我所理解,剖析开来无非就是人与客观观察与主观意愿的统一,其中最主要的桥梁是什么,是颜色。
日本美学中,传统颜色是与情感表达直接挂钩的。这个问题一直敲击我的耳膜,日本传统颜色在起文化中,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很容易想到的,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绘意的那些颜色。白的反刍就是对人性情感,创作欲望,主观情感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