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臣叛楚
不管怎么说,夏姬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去找楚庄王,请求其允许自己到郑国去迎丈夫的尸首。楚庄王犹豫不决,就询问申公巫臣的意见,这件事本来就是他导演的,自然对此多加肯定。他回答说:“荀罂的父亲荀首是晋成公的宠臣,又是荀林父的弟弟,新近做了中军佐,在晋国是有权势的人物。荀首对这个儿子很是宠爱,必定愿意用连尹襄老的尸体以及公子谷臣换回荀罂的。另外荀首与郑国的皇戌有很好的私交,郑国人惧怕楚国,同时又想讨好晋国,让他们来做这个中介,他们一定会答应的。”楚庄王于是就同意让夏姬回郑国去,调解两国交换俘虏和尸骨的事务,夏姬临行前对送行的人发下誓言说:“如果得不到尸首,我是不会回来的。”
夏姬到了郑国后不久,申公巫臣就私下里派人到郑国聘其为妻,郑襄公也同意了这门亲事。但这毕竟是背着楚庄王和司马子反干出来的事儿,如果让他们知道了这档子事,子反一定不会放过他,因此这桩婚事也只能一拖再拖。直到八年后的晋景公十一年(589BC)楚庄王去世,楚共王即位,楚国与齐国结盟,意欲争取东方诸侯,申公巫臣争取到这次机会到齐国聘问。申公巫臣在出发时,就把所有的家产都带走。行到半路时遇到了将要前往郢都的申叔时和申叔跪父子,申叔跪看到申公巫臣一脸的喜色,就对他的父亲说:“怪哉!这个人虽有履行军事重任的戒惧之心,却也隐含着桑中幽会情人的喜悦之色,估计是要带着别人的妻子私奔了吧?”
果然,申公巫臣在完成了联合齐国的使命之后,打发副使带着齐国赠送的财礼回国,而自己则直接到郑国去迎了夏姬私奔去了。他原本想投靠齐国,可恰逢齐国在鞍之战中败给了晋国,只好又借着与郤至的私交转投到晋国,并受封到邢地为大夫。司马子反听说之后勃然大怒,愤然要求楚共王重币收买晋人将其封杀。
楚共王慨然长叹道:“算了吧!虽然他为自己打算是有过错的,但他毕竟还是忠于事功的人,为先王出谋划策立下过不少的功劳。更何况,如果他能有利于晋国,就算我们送去重礼,晋国人一样会重用他;如果他对晋国没有好处,我们再去送礼岂不是多此一举?”
但司马子反还是联合了当时的令尹子重把申公巫臣的全族诛灭了,子重瓜分了子阎的家产,沈尹与王子罢瓜分了子荡的家产,子反霸占了清尹弗忌和连尹襄老的家产。申公巫臣听闻这场屠杀之后悲愤不已,于是便写信给子反和子重说:“你们贪得无厌、滥杀无辜,我一定会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夏姬绯闻与巫臣叛逃始末
巫臣叛逃楚国的原因,人们更愿意相信是由于夏姬的缘故,这种旖旎的风月故事似乎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其形貌也成了后人街谈巷议的话题,汉代的《列女传》在说到夏姬时,就说“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徵舒之母,御叔之妻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那就是夏姬的年龄问题。夏姬的儿子夏征舒射杀陈灵公的事情发生在景公元年(599BC),按照各种资料的说法,这年夏征舒已经担任了陈国司马,位列卿位,显然已经成年。而在此基础之上,这一年夏姬也已经是年届四十的人了。而夏姬与申公巫臣私奔的时间是在十年后的景公十一年(589BC),此时夏姬或许都已经是将近五十岁的人了,是否还有那样的姿色让申公巫臣甘愿抛弃自己的宗族而私奔都是个问题。
为了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人们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发挥想象,到明代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时,《左传》上的片言只语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鸿篇巨制。按照这些戏说,夏姬在十五岁时梦见与神仙相会,神仙教会了她采阳补阴之术,吸精导气之法,有了非同一般的驻颜之术,可以让她返老还童。他先是和自己的异母兄子蛮私通,不到两年子蛮精气耗散就死掉了——这大概是在解释申公巫臣在劝说子反时所说的“夭子蛮”,然而子蛮究竟是何许人,史料上并没有什么说明,大概也只是好事者的附会。
正是因为发生了兄妹偷情的丑事,因此郑国才把她嫁给夏御叔,到了夏家之后不到九个月,夏姬就生下了夏征舒。夏御叔因为迷恋其美色,对此竟然也不加怀疑,但是他毕竟是个凡夫俗子,终究还是斗不过夏姬的采阳补阴之术,到儿子十二岁的时候也溘然辞世。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不久之后就招来了陈国君臣三人宣淫之事,而这些人也先后都或死或亡,再加上后来的连尹襄老,最终成就了夏姬“杀三夫以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不详之名。
古人用这种神化和戏说的方式,似乎是巧妙的解决了夏姬的年龄问题,以便对申公巫臣携了五十岁的夏姬私奔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个说法固然可以充作一件轶事,但是对于申公巫臣为何叛逃的事情,还是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