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次写笔记,是大年初一,大家都在搓麻,而我抱着老弟的笔记本写读书笔记,全家人像看怪胎一样,问我为什么大年初一还要写作业;上次是正月初八,姐们儿去看《又见平遥》,我自己躲在平遥的小酒馆要了杯柚子茶,伴着姨妈痛艰难的完成作业;而今天,正月十五,吃完炸元宵,家中阳光太好,靠在窗边昏昏欲睡,只好出门躲在咖啡馆完成今天的作业。
自己总是那个喜欢拖延的孩子,每次交作业的时候,都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不能拖到最后,但每次都只是说说,一次都没做到,这要命的拖延症,什么时候才能好呢?
废话不多说了,希望下周的时候,自己可以提前完成,不再拖延。
【Step1】选摘
作为地球上唯一拥有巨大大脑额叶的物种的成员——人,为什么会有那么高比例的,懒得思考、不愿思考、害怕思考、厌恶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实际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
【Step2】思考
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尤其在看书的时候,更多的只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往往会有看过书后,什么都记不住的情况发生。
前阵子参加草莓老师的课程,每天早上,老师会提出一个标签为“每日烧脑”的话题让大家参与讨论,让我受益颇深。
起初看到老师的提问,脑子里一片茫然,觉得不会回答,但是看到同学的回答,又觉得自己其实也明白,搞得自己既尴尬又矛盾,每每都要拖到最后才不得不回答。几天下来,我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完全不会,当我静下来强迫自己去写出答案的时候,经过思考,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后来发现,并不是真的不会写,只是不想思考,懒得思考罢了。记得小时候老师曾经说过,脑子一定要多用,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生锈的。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其实是真的,当你很久都不去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思考了。
最近开始尝试,在得到上听成甲说书。对于听书这个事情,很多人是不赞成的,因为他们认为,说书的人会掺杂进去自己的观点,而不能完全地将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可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写书的作者本身,也不过是在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观点罢了。对于书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听完感觉有兴趣,还是可以自己再去精读的嘛,并不是听完就完了,听的过程,只是对这本书的了解,当然也是一种选择的过程。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完书或者看完电影以后,会跑去豆瓣,看别人的书评和影评,看别人的评价,然后做对比,去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同时也去发现别人观察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地方。
我们往往提倡,看书的时候要多看几本同类型的书,虽然各书作者表达的思想不同,但主要内容还是差不多的,集各家之精华,其实就大概了解了这个系统的主要知识。当然,对于每一个观点,我们还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我们要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Step3】行动
我觉得现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其实就要求我,很努力的去思考。虽然每次作业都是最后才做完,可能读书也并没有太认真,没有掌握到很深的精华,但我保证,我真的认真思考了。我会对我在意的每一个观点认真的思考,我甚至在书中标注了每次看书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内容,可能是一段话,可能是一本书的书名,也可能只是一个观点,甚至上次在看书的时候,随手把掉落在书边的一片茶叶贴在读到的那个位置,所以今天翻开书看到那片茶叶的时候,我竟然想到在那个温暖的午后,自己捧着一杯毛尖窝在沙发里看书的情景。
我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于思考这个事情,我希望在整个活动中,在写每一次读书笔记的时候,自己都是认真思考过的,而不是敷衍差事,就好。对于平时,任何一件事,我都希望自己可以认真的去思考;希望自己可以改掉不过大脑脱口而出的毛病。我知道很难,但是我会努力,一点一点的努力。改变不怕慢,怕的是不动,再微小的行动,只要动起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