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初十往嘎飞","三六九往外走",大年前后,人们返城回家的时候,都会有长辈叮嘱,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于是大家便遵从长辈的教导,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日子。
现在的法定假日过完大年都是初七上班,远程的提前一天返程,略一近点的都初七当天起早走,自从新公路G347开通后,我女儿每星期回来,都是星期一早上开车去上班,一个多小时行程,确实方便了不少。
因为有点忌讳这个日子,去年叫女儿年初六出门,结果在路上堵了五六个小时,这应该算幸运的了,还有堵的时间更长。大概大家都是选择初六出门,都想图个六六大顺,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昨天(初六)二妹、小妹车子在路上堵了,朋友圈发来的都是堵车消息,综上所述。今年不考虑许多了,初七出门,这不刚刚八点多就收到女儿平安到达的消息。
好奇心驱使,我去找度娘问问这老古话的真正的含义。
“七不出,八不归”,七看起来和“匕首”的匕很像,人们认为逢七出门会比较危险。八字和“人”很相似,就像是一个人被分成两半了,也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不适合逢八的日子回家。
真正的“七不出”指的是出门之前,要为家里办好七件事,这些事没办好之前,就不能出门。这七件事是:1柴、2米、3油、4盐、5酱、6、醋、7茶。
因为古时道路和交通都不发达,家中有人出门,多以步行为主,一出门经常会一去就是月余。所以出门之前,必得把家中的大小事情安排一番,才能放心而去。
“八不归指的是回家之前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办好这八件事:1孝、2悌、3忠、4信、5礼、6义、7廉、8耻。,如果这八件事没有做好,出了差错,就不用回家了。这也是古时的一种教育体系,用以约束出门在外的人
“三六九,往外走”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三、六、九是非常吉祥的数字。例如新人结婚要三拜九叩,婴儿出生要“洗三”,还有古代皇帝上朝大多是在三六九的日子上朝,皇帝也被称为“九五之尊”,九谐音长长久久,带有美好的祝福之意。
结婚后我对大年初七又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了。初七这天不能捶棒槌,捶棒槌会得痨病;不能挑水,会把水老鼠挑回来,不能倒水,不能扫地……等等,好像还有一大堆说法,总之,初七是个忌讳的日子,比大年初一还要严谨。初七是人日,要打溜秋(秋千)。
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小时候在老洲初七有打溜秋习俗,说是初七打溜秋腰不疼,想想也觉得好笑,老洲人腰都不犯病了吗?我不是前年腰做手术了吗?
初七那天如果是晴天,在院子里或门前屋后大树底下,用根长绳子,一头绑在棒槌的一边,然后找一根粗壮的伸出来的树杈,把绳子在棒槌上绕几圈,然后抓住棒槌,像在学校因径课上投手榴弹一样用力投过树杈,棒槌飞越树杈落下,用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棒槌的另一边,然后大人再用力拽拽绳子,坐上面试试,检查棒槌有没有绑牢,确保安全了,才让孩子们玩,我们家里大多是爸爸帮我们弄好。平时我们想玩就自己搞了,经常是绳子没绑好,或树杈断了,摔得头破血流。
记得小时候在会宫,那时才十岁,妈妈在会官医院工作,庆芬爸妈在会宫粮站工作,医院和粮站比邻。我和庆芬既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而且同龄人,我们非常要好,玩的来,有事没事天天在一起玩耍,有次我俩异想天开,找个松松垮垮的稻草绳打溜秋,把庆芬胳膊摔得鲜血直流,时至今日庆芬胳膊上还留了块疤痕,我戏言,这是给好朋友做记号,没有这疤痕也许她早把我忘了。四十多年后我们终于又转到一个同心圆里了。
曾经的秋千上留下了太多童年的欢笑
秋千在空中飞舞,坐在上面的我们像小鸟,像蝴蝶,插上快乐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白云,冬天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快乐围绕在左右。我们像童画里的仙女,尽情享受这美好恬静时光
记忆里我和弟妹在秋千上飘飘荡荡,是童年里最美丽的风景,是记忆中抹不掉的童趣。我们轮流坐上面,相互帮忙在后面推着,后面的人手用力一推,前面的人一跃而起,仿佛荡入了云霄,再落入凡尘,随着耳边"呼呼"的风声,我们大呼小叫:
“飞起来喽,飞起来喽”
“用力,用力,高点,再高点”
秋千越荡越高,我们的笑声也越传越远。
童年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时光历历在目,梦幻一样的年代。童年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童趣就是树下荡漾的秋千,所有的烦恼和不开心,随着欢乐的笑声荡到九霄云外。
人生就像荡秋千,可以选择悠闲的自摇自荡,优哉游哉的满足于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也可以选择被人推着,借助外力一飞冲天,享受巅峰处更广阔而奇险的美景。但也要经得起跌落底谷时的境遇。荡秋千有起有落,人生也是一样,当跌回谷底时,背后的助力或许已不在,这时候试着后退几步,双脚用力蹬地,也许飞的不是很高,但一定飞得很稳,再回到谷底也不会慌乱失措,加把劲又能回到属于你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