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这件事,思量很久了。
在大学期间,室友嘉嘉还有闺蜜小白都曾鼓励我可以尝试着写作,因为大学时候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经常会在社交圈里发表一些自己的心情、感悟,他们读了我的文字,赞美我的文笔很好。但对于写作这件事,那时的我是很抗拒的,因为喜欢阅读,所以懂得作者的状态很重要,内心贫乏的人是无法写出有灵魂的作品的,而没有灵魂的东西,写出来也是一种浪费。
高中时期是学业最紧张的时候,处在那个氛围下,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挑战,那也是迄今为止我最大的一场心理战。在旁人甚至是现在的我看来并没什么,但当时冲击了我最初的信仰。高中同学小梅曾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当时听到就立马反驳了她,后来才发现我确实有自己坚守的东西,也是这些坚守,让我在那些暗淡无光的日子里给予我莫大的安慰。只是当有一天发现“我以为的那些我拥有的东西真的只是我以为”的时候,曾帮我走出阴霾的力量就显得非常地可笑,原来我看重的你们,并不是同等在乎我的人
。
高中毕业时同学们课间回想初见时的情景,我是高二转进理科班的,婷姐说看到我的第一眼就觉得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公主,未经世事的侵染。当时的我听见有人这么说很是震惊,或许大家都以为女孩们有一个公主梦,但我从来就没幻想过自己是公主,其实我也从来没体会过童话故事中的公主生活。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做家务。爷爷很疼小孩,年少时的我远没有现在的眼界和想法,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满足,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看起来好像是被保护得很好的乖乖女。
那时谈起梦想,同学们从一无所知到开始有点构想,但我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不太了解这个社会有哪些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我不知道现在所学的知识等到毕业后可以怎样运用到工作中去。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被时间推着走过来了,随着我的阅读不断深入,我的思想被打开了,我开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说不上是什么梦想,我只是想在这个社会有一个立足之地,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然后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拍照、做蛋糕。恰逢机缘巧合,约上好友同游,留下一些足迹,分享这些年的故事。
我听过很多种说法,例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日久见人心”……没想到这些话会应验到我身上。在18岁之前,我一直很恋家,也很看重家人,我觉得家就是一个不论你怎么闹腾、争吵都不会散架的地方,生活在一起的人是要过一辈子的。但我从没想到“猜忌”有这么大的力量,足以让一个恋家的孩子逐渐学会独立,也慢慢拉开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曾经问过自己很多遍,可不可以不计较?但我做不到,虽然我曾尝试着从书中找到理由去说服自己。很是失望啊,在我迷茫的时候,作为家人的你们没有陪伴、没有关心,反而和那些外人一起表示对我的不理解,脸上压抑的是内心的怒火。在您的心里,学生是这个世界上最轻松的人,每天就上上课、写写作业,还可以按时吃饭、准点就寝,不用操任何的心,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学习,所以没人比您更累。所以那些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负担、是累赘。这不是我以为的家啊,我最想要的温暖在这儿没有获得,那些您亏欠我的东西,即使日后补上,也没办法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这就是某位心理学家研究的“父母与孩子间的爱是不对等的”定论,我们之间的天平失衡了。
大学四年是磕磕碰碰的休养期,间断地看书,对于好友的“写作”建议,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我太明白如果这个坎我迈不过,我的文字也就如同社会的毒瘤,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负能量。现在我去翻看过去的记录,那种悲伤和阴郁的气息太浓重。“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所以与简书的相遇,像是上天给我开的另一扇窗。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志同道合、同病相怜的人,把自己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万千人海,我的痛苦显得很渺小。如果继续固步自封,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我被幸福拒之门外,人要学会自救,不是逃避,而是做出改变、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2017年我与异地的朋友偶有邮件来信,她曾说很喜欢我的文字,希望我可以为她打开那扇门,不要封锁那些文字。当时听了心里不乏喜悦之情,很高兴那时我的快乐情绪可以传染给阅读我文字的人。这是毕业工作后的自己做出的第一步改变:即使是一个人的风景,也不辜负光阴。我把我的足迹拍成照片,写成游记,发到网上。因为我曾听过“假装快乐,会变成真的快乐”,后来我的抑郁没那么严重了,几个月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新生活,这些年来,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不再觉得自己是负担、是累赘了,因为我已经逐渐实现了经济独立,虽然很拮据。
最后决定写作是由于阅读的输入让我有感而发,曾经治愈过我的心灵鸡汤、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我想把它继续传递下去,去温暖那些如过去的我一样迷失的人。“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呢?”摆渡我的人有很多,但不是以真人的方式出现,而是用他们的文字、笔下的故事一点点感化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