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知乎正式上线了一款新的移动端内容消费产品「读读日报」。不同于知乎日报的由专业编辑进行内容的推荐聚合,读读日报将推荐者扩大到了全部用户,并且推荐的内容来源也不再局限于知乎平台而是整个互联网。每个读者都可以在读读日报中建立自己的主题日报,并以主编的身份向关注者聚合推荐网络的优质内容。在笔者看来,读读日报的推出是对内容生产领域生产力的进一步挖掘,将对现有的内容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
互联网内容生产模式的进化
一、早期的中央集权。在互联网出现的早期,互联网上的内容还极度匮乏,内容的来源主要是由传统新闻媒体机构进化而来的门户网站。这些专业的新闻媒体机构垄断了内容生产权利,从而可以集中资源进行专业的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这种内容生产模式类似于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式统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中心化内容生产模式,作为读者只是进行着一种单向的内容消费,有着明显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区隔。但这种集中化的内容生产模式有着所有中心化资源组织形式的共同缺陷:内容集中,单调匮乏,缺乏多样化和足够的创新。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地方割据。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作为个体可以更低成本地获得内容生产和传播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于内容消费需求的增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专业单一的内容。网络内容生产遂进入到了一种“地方割据”的自媒体时代,大量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开始脱离传统专业的新闻媒体机构,开始在某一垂直领域进行自组织式的内容生产。自媒体的内容虽然不及原有专业的新闻媒体机构的内容严谨专业,但其打破了原有专业的新闻媒体机构对于内容生产的垄断,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内容。而作为内容消费者的读者有了更多样的选择并且可以做到对某一领域的聚焦,同时也可以和内容生产者进行更多地互动,甚至有很多的读者由内容消费者转变为了内容的生产者。自媒体的出现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对内容生产力的一次提高和释放。
三、社交时代的分布式内容生产。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出现进一步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内容生产者。分布式的内容生产彻底抹平了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每一个人在进行内容消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生产着大量的内容。这种彻底的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模式,释放了每一个人的内容生产能力,使得网络内容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但也出现了大量的低质的冗余内容使得人们信息过载。
内容聚合也是一种内容生产力
由于大量低质冗余内容的出现,在今天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所以各种的内容聚合和推荐类应用开始出现。这些内容聚合和推荐类应用大致也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
模式一:以知乎日报为代表的内容聚合推荐模式,是对专业的新闻媒体机构所生产的内容的一种筛选推荐,特点是由专业的编辑对特定的内容源进行筛选聚合然后推荐给读者。比如知乎日报便是由专业的编辑对知乎平台所产生的内容的筛选聚合最后才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也就是说在知乎日报读者首页的时间流当中会出现什么内容不是由消费者决定的,而是由编辑们决定的。虽然读者可以通过知乎日报快速地获得一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但这些内容可能并不是读者所感兴趣的,它出现在这里只是因为编辑认为它有价值。这种中心化的自上而下的内容聚合推荐模式的局限性同样显而易见,有限的内容生产能力意味着内容来源单一,无法获得内容数量和多样化的优势,作为读者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模式二:以ZAKER为代表的内容聚合模式,是对自媒体所生产的内容的聚合推荐,特点是由专业的编辑或机器算法对全网的自媒体平台所生产的内容的聚合推荐。相比于知乎日报式的内容聚合推荐,这种模式获得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其同样受限于编辑的生产力和聚合平台对于内容源的获取上。
模式三:读读日报式的内容聚合推荐模式,是由每一个用户参与的对全网内容的聚合推荐,其就相当于是内容生产领域的微博,是一个可以释放每一个人对于内容生产力的平台,是对网络内容生产力的进一步挖掘。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可以容纳多个利益体的生态,可以想象到的是在未来会有众多的专业人士或机构进驻到读读日报建立相关主题的日报,出现如同微博大V式的现象。而我们每一人都能在这一平台更自由地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别人。
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去中心化,凸显个人的价值,而顺应这一趋势而推出的读读日报,又将会对互联网的生产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