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不如老一辈票友那样有着精湛的戏曲赏析水准,对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手眼身法乃至唱腔拿捏有深刻的体会,但或许因为对游戏的热爱,在戏剧表演中印证了自己在游戏中的见闻;或许出于对COSPLAY热衷等因素,都能够带他们入戏。
文/张书乐
原载于《人民邮电报》2016年1月15日《乐游记》专栏
粤剧、票友、满场、“80后”……当这四个关键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不那么合拍;如果再告诉你演出地点在粤语氛围丝毫不浓郁的上海世博园,你有没有感到奇怪。事实上,这几个词真的汇合在了一起。我最初听到现场观剧的朋友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同样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当时的我理所当然地以为,或许观众都是来自戏剧学院的学生,而且是免费观赏。后来,我检索了新闻,才发现自己的判断不对。那一出由广东粤剧院推出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自2015年年初首演起,就受到广大“80后”票友的追捧,而且从广东一路巡演到了上海,在年末的上海舞台上竟然也座无虚席。
粤剧为何会有如此魔力?当然不是靠赠票或拉人免费看,而在于剧目本身。这出粤剧改编自网游《剑侠情缘叁》,换言之,这就是一部艺术水准高、有故事情节及精美唱词的COSPLAY(角色扮演),而场下的“80后”观众,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视角。他们或许不如老一辈票友那样有着精湛的戏曲赏析水准,对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手眼身法乃至唱腔拿捏有深刻的体会,但或许因为对游戏的热爱,在戏剧表演中印证了自己在游戏中的见闻;或许出于对COSPLAY热衷等因素,都能够带他们入戏,引发喝彩连连……
当然,仅仅只与戏剧联姻,就希望打造一款能够吸引“80后”观众的超级游戏,显然还不够。在我的记忆中,金山网络的《剑侠情缘》系列游戏和舞台的“情缘”就不止一次。比如2011年上映了谢霆锋、蔡卓妍出演却热度一般的同名电视剧,比如更早前演出过乏人问津的舞台剧,等等。这一次,金山为什么在戏剧这个被年轻人视为“恐龙”的文艺类型上获得了成功?
仅用金山采取边缘化创新的方式来解读,显然没啥意义。我倒是更欣赏一则新闻里提到的话:“台前的风光都是粤剧院剧组主创团队与演员们无数次商讨的成果,从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剧本已修改超过60稿。”其实,这就是一种将游戏的测试套路用在戏剧创作上的创新,如果将首场演出视作是公测,后续演出根据观众的不同反应,以及演出现场出现的各种Bug(漏洞),不断去修正、完善,然后升级版本,再演出、再修正……如此往复循环,60稿下来,也就形成了目前的剧情。当然,以后的剧情还会升级,或者衍生出新的剧情……
话说回来,这在戏剧创作中也算不上创新。君不见,那些经典的剧种问世之时,那些经典曲目惊艳之时,其背后的付出有几人知晓。可能已经有几代先贤在演出时被观众喝倒彩,他们不断摸索、调整,精细到一字一句、一腔一调,最终找到了与观众的“共振点”。
其实,“测试”这个词在游戏圈早就有点不着调了,美其名曰测试效果、寻找Bug、强化体验,但玩家意见不受重视,说了白说,测试沦为用来招揽玩家的宣传噱头。或许,测试是否真诚,才能体现出品方是否具有工匠精神,也决定这出戏剧最后到底能不能“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