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是有一点谈“干货”色变。各种好好的正儿八经的活动,标题都得硬加上了一句“满满的干货哟”。好好的座谈会,好好的讲座,好好的分享会,怎么就不能写一个好好的文案,非得要扯上一句“满满的干货”呢?
于是,我原本对开讲座的某位嘉宾甚感兴趣,想要参加这场活动,却被这么一句画蛇添足的“干货”搅得有点反感。人家明明是为了交流与分享而已,硬要扯上传授经验的噱头,难到不教你点实质的东西你就不闻不问啦?实在是太过功利与偏见,实在是看不去哪哪都有的“干货”。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干货”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标题。不论是微信文章,还是邮件主题,或者是各种海报各种传单,你总能看见那个大写的加粗的大大的醒目的“干货”。
但是啊,你真的需要这些干货吗?
你需要有人帮你列下十条瘦身的法则?而简单点说,无非就是要管住嘴迈开腿。
你需要有人帮你整合这个月的考证时间表?然后你兴致勃勃地点开,去发现你需要知道的不过是一个四六级考试,而你早已经知道时间。
你需要有人帮你整理一份书单?然后你顿时萌生读万卷书的豪情,热情高涨的跑到亚马逊下单,书到手时却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你需要有人送你一份学习英语的秘籍?而其中最关键的重点无外乎是说烂了的多读多背多听多写。
你需要有人帮你罗列顺利拿Offer的要点?而关键不过是让自己能力更强或者拥有一项别人无法取代的技能。
你需要有人告诉你走向成功捷径?而现实情况却是成功没有捷径,并且你也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
01
这些“干货”是真的吗?
在这个信息发达通讯简便的时代,各种无门槛的平台也使得这成了一个人人都能写干货的时代。获得一点点成就就急于煲一锅热热的鸡汤,自信满满地慷慨地打着干货的旗号推荐自己的经验。我不知道这过鸡汤喝了是真的有营养,还是把嘴巴烫伤。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否认有的干货分享真的是让人收获颇多,比如我也是通过某些干货才知道的一些写作和发文的交流的平台,才知道一些有用的学习软件。
我不否认真正有才的人的确会无私慷慨的端上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分享;我担心 的只是在这样一个大浪潮掩盖之下的鱼目混珠,担心的是聪明的人抓住读者的心理需求,端上一锅似幻似真的鸡汤,担心的是各种简便的复制粘贴与换汤不换药,耽误了你我的时间。
比如,人人爱美的天性,瘦了三十斤的妹子兴冲冲的跑出来分享瘦身干货,请问,干货你看了,体重你降了吗?比如,不得不学英语的今天,大神热情地分享学习经验,请问,干货你看了,英语成绩提高了还是口语水平猛进了?比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职场牛人出来分享的升职加薪经验,请问,干货你看了,薪水涨了或者职位升了没有?
其实有的时候会发现,同一类型的干货始终绕不过那几个要点,减肥要能克制,学习要能坚持,职场要有规划……难到说的人多了,就能成真理啦?
比如说我,最近瘦了挺多,以前穿不了的裤子现在轻松过关。而实际上我最近并没有运动没有专门的减肥计划,无非就是压力大比较忙比较累。但是,我也可以为了蹭蹭热度屁颠屁颠地跑去分享一篇干货文,名为《我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减掉十斤的》——每天早上一杯白开清肠;每餐饭后站半个钟头,瘦肚腩必备;每天多吃水果蔬菜,健身又护肤;睡前必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喝茶,消化减脂;少吃零食和甜食……
这些不就像常在各热门帖子里看见的干货吗!我说的都是真的经验要点,但问题是,这些习惯我已经坚持好几年了,为什么最近才瘦?
真相只有一个。成功的人总结起经验来,那叫一个水到渠成顺手拈来全不费功夫。只能说有些东西本身确实是对的,错的是不能够强加这种无谓的因果关系。
所以,不要以为成功者说的话都是真理。何况其实他有可能也并没有那么成功。
干货,听听就好。
02
这些干货有帮助吗?
一方面,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我总觉得很多事情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理,很多的情况都是因人而异。
比如学习,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方式,不然当初孔子为什么得因材施教?比如减肥,不同体质的人需要不同的减肥方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着一二三四要点瘦成一道闪电的。难到你没有发现,很多干货在最后都会加上一句,“要结合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别人的经验总结,其实未必适合我们自己。
所以啊,有些东西真的是看看就好。当然,有用的有价值的还是值得收藏的。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记住不是成功的人说的都是对的。
另一方面,克服不了惰性再多都是扯淡。
干货究竟有没有用,在于有没有付诸行动。一开始,我也会拿着笔或用手机记下一点一点看似非常有用的点,等写了满满一页,就会产生一种充盈感,仿佛写下了这一页干货,我就能从此走上光明大道,迎接人生巅峰。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睡上一觉,明天该干嘛还是干嘛。所以说,重点不在于懂不懂,在于有没有去做啊。
回想一下,是不是每一次看完别人所分享的干货,你都会感叹,这些道理我都懂啊,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
那是因为,别人在”慢慢地干活“,而你还寄希望于“满满的干货”!
其实,说到底,不就是一个懒字吗?如果你不懒,你也能自己慢慢摸索和经历然后写满满的分享啊;如果你不懒,说不定你就是那个分享干货的人;如果你不懒,你现在应该已经一切顺利而不是在那里懵懵地收藏和学习干货了吧……
所以,如果克服不了自己的懒癌,再多的干货,真的也只是干货。
03
真正的干货无需打着干货的旗号
我不想要听干货了,不表示我要脱离一切的借鉴而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总结经验。
在这里只表示,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自己用心去探索和发现的。
有一些文章,并没有打着干货的旗号啊,但是读完之后,总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大有一种“看”君一席话胜听十年书之感,我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和做法,我赞赏他们的行为和举动,哪怕他们只是简单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但于我而言,这就是满满的干货呀。
试问,你看过多少千字文?你看过多少干货?你转发过多少文章?你点赞过多少分享?但是,你有记住了多少?
有的东西,真的不是十分钟就能轻松解决的。就比如,各种十分钟带你读完某某书,十分钟教你某某技能,十分钟让你通过某某考试,十分钟看完某某剧,十分钟解读某某现象……请问,作者辛辛苦苦写好几年的书,十分钟就能get到精髓?
别人日复一日练习掌握的技能,十分钟就能学会?别人把书背熟翻烂才能通过的考试,十分钟就能搞定?
只能说,这十分钟只能给你一种你已经懂了的错觉。
的确,你在这十分钟里是暂时简要地大概知道了某些东西,但一方面,这写东西始终不是你自己的知识。有价值的从来不是结论,而是思考的角度和模式,倘若你没有花上一定的时间去自己解读一部作品,你是很难理解得透彻并且运用得轻车熟路的。
另一方面,这种“浓缩的精华”难免带有过多的主管看法和偏见,如何能认同别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呢?尤其在你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你又该怎么去做正确的判断?
真正的干货无需打着干货的旗号。
真正的干货,往往不是一片千字文里一个一个的要点,更可能是某本几十万字书里的一个句子,也可能是某个小人物身上的某个特质,还可能是某讲座里一个新颖的观点……
不要再给我干货了,让我自己去判断去寻找。
与其相信“满满的干货”了,倒不如“慢慢地干活”。我总相信上天会眷顾勤奋的努力的人。
文/薇言
图/来自网络
文章经授权首发写手圈(ID:xieshouqua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