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有一位朋友与家人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冲突背后的原因是困扰已久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为对过往始终无法释怀,而久久陷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一痛苦,就怨恨父母,怨恨父母,就更加痛苦。
在生活面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永远只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才是现实交给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因有所思,我便写了《四步,帮你从原生家庭中走出自我》,文中讲述了走出原生家庭的四步,1、看见自己;2、活在当下;3、寻求帮助;4、超脱。就1和2已分别展开写了《看见自己便能活出自己》和《活在当下,走出束缚你的牢笼》。
关于“寻求帮助”,于我确实产生了一些困惑,因我并未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对这个专业衍生出的行业,仅仅一知半解,只能是尽量把我知道的都写出来,也许不尽全面,仅供大家参考了解。
01 不建议
市场上有很多心理教育机构,号称能够教你看清伤害的真相,看到爱的曙光,化解情绪的愤怒,走出创造失败的模式,达到身心灵合一,从而成为爱的发光体,自然、快乐、真我、宁静的生活。
广告词说的好,实际效果怎么样则因人而异。
这种课程普遍价格昂贵,少则几千上万,多则十几二十多万。几天的时间就能够把深藏的心理问题全部化解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这种活动的热衷程度就像宗教一样虔诚,我同情他们的痛苦,但也心疼他们的钱包。
这种课程多是有一两位主持人、导师把控全场,却有几百个学员同时授课。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工作人员的带动,加上身边几百人的情绪感染,绝大多数人会在短时间内频繁经历痛苦、发泄、感动、悔恨、解脱、快乐等多种情绪。这种强度极大的情绪调动会让你产生效果显著的错觉。
(某机构的宣传,粗制滥造的内容拼凑,传销般的活动形式。)
有同学曾参加过一场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每人发了一根多层报纸卷成的棍子,互相打。想象一下,几百人举着打不死也打不疼的棍子互殴,场面能不嗨吗,确实很发泄。但是这种情绪的宣泄感染,是很短暂的,过不了几天,仍然路归路桥归桥,回归原来的矛盾、愤怒、焦虑中去。
培训就开心,不培训就不开心,便误把这种培训当成灵丹妙药,其实是饮鸩止渴。
真正有帮助的课程,会让人每一次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逐渐摆脱依赖。
02 可以尝试
有一些机构组织,认为禅修对调节身心大有裨益。如果一个人稍微有些禅定的力量,就不容易因为一点点事情而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事而焦虑不安,通过禅修的力量,负面的情绪都能得以减轻。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我并没有亲身参与过任何组织的禅修活动,读心理学课程的时候,有老师和同学讲过他们参与禅修的过程。
老师参与的是行禅,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一个房间或一块空地,一队人绕圈行走,不能交谈,不能看手机,只是一圈一圈地走,每天晨起至晚归,这样走7天。
同学参与的是坐禅,学员之间不可以交流,即便住在一个房间也不能聊天,大家每天在一个大厅里打坐,也是晨起至晚归,连续7天,打坐、吃素、禁言。
老师和同学都称这种禅修的方式有一定效果,心境平和些,也有所感悟。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禅修的内容,他们有的以佛法为论,有的以道家为基,但本质相通,都是通过这种相似的行为过程,让心达到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去觉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坐禅-网络图片)
虽然如个人定力较强,在家也能完成禅修,但没有共修的氛围,很容易被周围繁杂的事务干扰,而难以坚持,而且遇到想不通透的问题时,如果有导师的指引也会更有收获。
我是无神论者,不信奉任何宗教,不管是源于佛教还是道教,只要他们的理论内容不是宣扬信奉宗教便能得到解救,我便认为这种禅修的形式是有一定积极正向作用的,值得去尝试一下。
03 强烈推荐
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基础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内省自己,理解他人;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心理学衍生机构哪个真的可以帮到自己;帮助我们理解和信任心理咨询师,又不会盲目依赖。
心理问题不像生理上的疾病,只要去医院挂了号做了检查,对症下药,总会有所缓解。心理咨询不同,来访者与咨询师需要气场相投、互相信任、坦诚相待,通过多次的沟通,逐渐找到并打开心中的症结,实现个人成长,达到内心平静。
很多咨询师也会组织团体成长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价格相对个人咨询来说会便宜一些。我们可以先尝试参加不同咨询师组织的团体体验,找到那个你认为很专业,非常愿意跟他聊一聊的咨询师来进行个人咨询。
我和几位同学,曾经一起在一位老师那里参加过团体成长的课程,除了老师指导的专业,还因为我们远离彼此的生活圈子,便可以畅所欲言,又都具有心理学基础,可以理解和接纳对方,所以每周一次的团体课程,对我们大家都具有治愈的作用。
一个周期的课程结束后,有两位同学私下找这位老师做了一段时间的个人咨询,也都反馈很好,克服了原本的心理障碍,达到了成长目标。
(上图为“沙盘游戏”,是团体成长中常见的方式)
很多人见到心理咨询师,急急忙忙就想得到答案,“你说我该怎么办?”“你就说我怎么了!”“来了一两次了也没有效果!”。这种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来做咨询,妄图一针见效是不可取的。
这便是盲目依赖,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神仙,当成算命先生,是错误的认知。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我们成长,我们变得内心强大,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后,由我们自己对人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倾听者》,是一本讲述心理咨询领域故事的小说,作者梅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书中描述了很多心理学的方法、技巧、场景,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你会被书中的故事所触动,书里的人物疗愈自己疗愈他人,也温暖着现实中的我们。
另外,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找朋友倾诉,但是朋友有着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不一定能够做到保持中立的态度帮助你梳理情绪。
而且,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各类琐事会占据大量精力,都很忙,压力都很大,也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可以毫不受影响地总在承接别人的负面情绪,咱们也就尽量别给他人添麻烦了。与朋友见面的时候,多聊聊风花雪月,多谈谈个人见闻,多讲讲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这样多好呀。
我们的冰箱坏了,会找维修师傅;我们生病了,会找医生;我们遇到麻烦了,会找警察或者法院;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我们一样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的科学,而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如果心理学能够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必学科目,那些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孩子起码知道心理难过时可以求助于谁;如果父母办理准生证之前必须学习心理学,也许对待孩子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如果学校、职场能够有心理辅导,也许可以减少一些自杀或伤人等极端事件;如果全民学习心理学,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范畴,人与人之间都能多一些接纳和理解,也许全民幸福感也会获得提升。
作者:Ena,80后,人力资源工作者。
爱好:影视、职场、心理学...
订阅号:双印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