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ocket与Socket区别
我们先粗犷的讲下流程,掌握个大概的方向,然后在深入讲解细节的实现.这里先解答一个疑惑,为啥我们这要用WebSocket而不是Socket呢,因为WebSocket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很多东西都规定好了我们直接按他的规定来用就好,而Socket是传输层和应用层的一个抽象层很多东西我们还得自己规定相对来说会比较麻烦,所以这里我们用的WebSocket.
websocket协议及其实现
众所周知,Web 应用的交互过程通常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出一个请求,服务器端接收请求后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客户端浏览器将信息呈现,这种机制对于信息变化不是特别频繁的应用尚可,但对于实时要求高、海量并发的应用来说显得捉襟见肘,尤其在当前业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高并发与用户实时响应是 Web 应用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金融证券的实时信息,Web 导航应用中的地理位置获取,社交网络的实时消息推送等。
传统的请求-响应模式的 Web 开发在处理此类业务场景时,通常采用实时通讯方案,常见的是:
轮询,原理简单易懂,就是客户端通过一定的时间间隔以频繁请求的方式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保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同步。问题很明显,当客户端以固定频率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时,服务器端的数据可能并没有更新,带来很多无谓请求,浪费带宽,效率低下。
基于 Flash,AdobeFlash 通过自己的 Socket 实现完成数据交换,再利用 Flash 暴露出相应的接口为 JavaScript 调用,从而达到实时传输目的。此方式比轮询要高效,且因为 Flash 安装率高,应用场景比较广泛,但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上 Flash 的支持并不好。IOS 系统中没有 Flash 的存在,在 Android 中虽然有 Flash 的支持,但实际的使用效果差强人意,且对移动设备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2012 年 Adobe 官方宣布不再支持 Android4.1+系统,宣告了 Flash 在移动终端上的死亡。
从上文可以看出,传统 Web 模式在处理高并发及实时性需求的时候,会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我们需要一种高效节能的双向通信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在此背景下,基于 HTML5 规范的、有 Web TCP 之称的 WebSocket 应运而生。
compile 'com.squareup.okhttp3:mockwebserver:3.5.0'
Android 端核心部分
private classClient extends WebSocketClient {
public Client(URI serverURI) {
super(serverURI);
}
public Client(URI serverUri, Draft draft) {
super(serverUri, draf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Open(ServerHandshake handShakeData)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Message(String messag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ose(int code, String reason, boolean remot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Exception e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