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公共文化活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升知识水平,是我国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虽多,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群众“口味”。我们需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激发群众热情,让文化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创新文化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服务虽由政府主导,但不能由政府包办,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要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社会化。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准入、监督和考核体系,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发挥效能。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参与制度化。建立健全群众能参与、好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机制,激励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使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服务主体。
创新文化服务,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方面,加大文化活动创新、项目创新、载体创新力度,培育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态,确保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推出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把“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另一方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实现文化产品定制化配送与运营,推动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向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放,通过量身打造的“文化订制”服务,让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创新文化服务,需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基层是文化的展现园地,为了更好的服务基层,需要探索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特色服务等新方式。一是探索推广数字化传播方式。当前,互联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实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数字文化社区等项目,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引导和鼓励科技企业与社会力量开设数字体验馆,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让更多群众零距离、无障碍地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探索推广流动性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流动文化大篷车、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流动少年宫、移动阅读等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人性化、便捷化服务。三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促进优秀基层文化的建设发展,既关乎个人的诚信正直,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更是党存国存的重要保障。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诚、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文化氛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