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是我们母女关系最为亲密的时间。
清晨醒来,小丫头元气满满,前一天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全部翻篇。女儿对我最为亲密,任何关于开心的、委屈的、向往的、幻想的各种话题都会对我倾诉。这个时间段是互动的黄金时刻,我很珍惜。
早上照例我们又闲聊上了。
女儿说,妈妈,我昨晚睡觉时哭了。
我说,为什么哭了?是因为一个人睡害怕吗?
她说,不是,因为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走了。
我说,哦,是梦见妈妈去哪了?你舍不得了?
她说,不是,我是梦见你死了。
我说,你是伤心得哭了吗?
她点点头。
我有些诧异,不是因为她做的梦,而是因为她用了一个“走”字,走这个字一般只有成年人不想直面死亡的时候才会说,我没想到她一个小孩子也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死亡。
要知道,前几个月她还是可以和我随便说死亡的,现在也许开始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了。那我就想和她聊聊死亡这个话题。
我接着说,你知道人都会有一死的吗?
她说,我不要妈妈死。接着眼泪就出来了。
话题就不能继续下去了,她现在还没有这个接受能力,只能以后再说。
不光是孩子,成年人直面死亡话题都不容易接受。
我自己本身也还没准备好。
若我一想到孩子会离开我,那心就绞着疼,没办法面对。
我可以在朋友圈说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所以要珍惜今天,珍惜现在。但是事临了,又不会好好告别。哪怕是普通的道别。
曼曼是我初中同学,她是初一时转学过来的,长得略老成,剪了一个学生头,正好那时我们英语老师也要在那几天调换一个,所以她刚来的那天我还以为是新来的英语老师,直到她做了自我介绍才知道是新同学。
对她第一印象很深刻,但也没立刻交好。也许是进入新环境,她与谁都不深交,有些神秘感。直到有一次音乐课,她上去唱了一首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唱得如泣如诉。我就很好奇,你怎么能把这样一首歌唱得如此有感情?是你经历了什么还是掌握了唱法精髓?就想试着去了解她,后来怎么与我交好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她爸当了点官,家境不错,至少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人,所以她的性格爱恨分明,洒脱不羁,颇有一种女侠风。她喜欢潘美辰就是只喜欢她,只唱她的歌,其他歌手一概不喜欢。我很欣赏她的性格,这是我性格当中没有的,和她做朋友快意恩仇,痛快!
至于她为什么喜欢我和玩?不知道。只记得我们在一次闹别扭过后,她找我和好说:“随便一数你身上都是缺点,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就这么喜欢和你在一起玩呢?还就是舍不得和你断交?大概上辈子欠了你的!”就这样,我们偶尔嫌弃,偶尔互吹,结伴玩闹,彼此分享小秘密,可惜这样的友情只持续到初二下半学期。
突然,她有好几天没来了,谁也不知道原因,我很着急也很担心,但当时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我猜测是她家出了什么事情,直到老师告诉我们她又要转学走了,我还是不知道缘由。
我有很多的话想问她,也有很多离别的不舍想告诉她,可是当她来转学的那天正好我们在上课,她走上前抱了我一下,只说了一句,我走了。就真的走了。我太多的话来不及说,甚至连难过都来不及反应。
直到我真的意识到她真的转学走了,我的眼泪才掉下来。
这么多年,我们再也没见过,每当听到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心里就扯着疼,丝丝缕缕。
告别真的要趁早,真的到了最后就来不及好好告别了。
以后离家时,都要和家人认真告别才是。
写完,我真的想她了,我要试着去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