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经说道:“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诚然,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翻看别人的朋友圈,最忌讳指手划脚。
在你眼里无足轻重的一条动态,可能是别人眼里最值得留念的小幸福。
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发朋友圈的自由,你不想看完全可以屏蔽,不要随意评价,冒昧指责。
某次,朋友小羊买了一只MAC口红,她心花怒放地晒到朋友圈:辛苦兼职了一个月,犒劳一下自己。
不到一分钟,就有一盆冷水向她浇来。
有人在底下鄙夷地回复:“一只100来块的MAC口红,也好意思晒到朋友圈?现在社会这么不景气吗?也不嫌丢脸。”
小羊兼职攒下的大部分钱,都寄回家里补贴家用。
她的孝心没有人看到,却因为一只MAC口红,无端被贴上“没见过世面”的标签。
一只MAC口红,对小羊来说意义非凡,落入别人眼里,却成了窘迫的证据。
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可能成为别人心头上永远拔不掉的刺。
用外在的物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无疑是带着偏见。
我们身边不乏有一些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秀炫”。
她们晒出一日三餐、晒出自己鸡的娃、晒出和老公的恩爱日常、晒出辛苦考下的驾照、晒出税后工资、晒出第一次坐飞机的场景、晒出第一次吃海底捞……
她们发朋友圈时,内心一定是非常雀跃的。
她们晒出来的那些小确幸,是人间烟火气,是生存的动力,是自我疗愈的方式……
而偏偏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她们虚荣心太强。
莎士比亚说过:“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越是愚蠢的人,看不惯的事情就越多,偏见也越大。
当你在围观别人的朋友圈时,请管好自己的偏见。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这样说道:
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
因为偏见,我们常常给别人贴标签。
“牛排点八分熟的,一定没见过世面。”
“身上有纹身的,一定不是好女人。”
“用拼XX的,一定是底层人。”
“看你发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月薪只有3000。”
“天天发心灵鸡汤,你一定是矫情达人吧。”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偏见。
弗朗西斯·培根在《人生论》中说:
有的人喜欢对一切问题都永远表示与人不同的见解,而且百般挑剔,企图抹杀其本质,以此来标榜自己具有独特的判断力。
其实这种人正如盖留斯所说的“是一种完全靠诡辩来败事的疯子”。
有偏见的人越固执,他们往往越会轻易地做出道德评价,贬斥他人,拔高自己。
别人也不是傻子,当你用偏见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时,回报你的,只有对方的疏远。
从此,你再也看不到对方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