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轻易下定论。有时你可能会被自己打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你确定一件事时,多数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来判断行为对错。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些可根据自己经验或别人总结出来的结果,往往只能让我们处在浅思考的模式。而今天我们要来谈谈的是深度思考。
什么是深度思考?
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销量所著的《深度思考》中,作者提出了深度思考这一概念,深度思考是一种动态的思考。也就是说这种思考就是认为任何用来思考的条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要随着问题的变化而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举个例子:“刻舟求剑”这个词的意思,我想多数人都听过,在古代有个人坐船,因为把剑掉入中,于是他想做个记号来捞剑,可事实是船是不断往前开的,这种记号对他来说根本没用。
也就是说,这个人根本没有去深度思考这个捞剑的问题,他的任何条件都没有变动。因此,他的这种行为帮不到他,反而让人觉得有些愚笨。
了解了深度思考的定义,那么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要进行深度思考?
在《深度思考》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深度思考往往能够让我们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避免被有害信息蒙骗,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给自己造成损失。也就是说,进行深度思考往往能够让我们在很多方面少走一些弯路,让自己能够挖掘到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进行深度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来进行深度思考呢?
作者在《深度思考》这本书中提出了深度思考的“六步”养成法,既定义、抽离、辨别、筛选、设计和反馈。
第一步:定义
在很多时候,我们去判断一个事物,首先就是要给它下定义,这样才能去做下一步的思考和行动。
在《深度思考》中,下定义最重要的两点是,第一是不能迷信权威,第二是剔除掉对我们来说无用的信息。在下定义时,要能考虑到一切“可能”的结果,然后在基于这两点定义,你才能够去找到某个词或某件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也将帮你弄清楚事情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抽离
我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处在一团焦虑中时,我们很难去想清楚一件事物,有时是你越想越不懂。这时我们就得学会把自己抽离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放空。
放空能让我们从无意义的思考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去打打球、爬爬山、下下围棋,这样的方式来清空我们所有的焦虑。
抽离时,我们除了要学会把自己暂时放空,在放空后还要能够试着回来,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思考,重新去审视自己的目的,把那些无关的信息都抽干净,这样才有利于你找到重新思考的力量。
第三步,辨别
学会辨别,也就是我们得去发现事物的内在问题或本质。越是简单的问题,越要认真思考。学会辨别为的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朝着你想要的去进行分析思考。
第四步,筛选
筛选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学会断舍离。也就是说,要能从中发掘对你有用的信息,舍弃无用信息,抓住核心要素。
在筛选时,要学会把碎片化的东西系统化,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这样筛选才有意义。
第五步,设计
在《深度思考》中,作者提到的设计,意思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搜集信息。也就是说如何去找主题,找关键词,去哪儿找,用什么来找。
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把找出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要点。最后,再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思路,做出比较精准快速的决策。
第六步,反馈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卖东西还是做决策,如果想要知道我们最终的效果,都得靠大众的反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帮助我们判断我们的决策是否做好了,或者我们的产品是否有问题。
深度思考也是一样,当我们最终把决策施行后,需要更多的反馈才能更进一步去完善。反馈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跟踪反馈、查漏补缺。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去完善与整和有用信息。
好了,说完了深度思考的六步,我想我们大概能判断出我们曾经做的思考,到底是只停留在了事物表面还是已经挖掘了事物本质。记住哦,千万别再单纯靠经验、凭权威了,你需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