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的一部老电影想发表的感慨,虽没多少人阅读,但还是喜欢写点东西,以前喜欢在空间日志写,自从发现这里后,开始想写在这里。让我触动很大的是那部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让我心疼。“生而在世,我很抱歉”是松子所说。其实这类题材电影并不是我所喜欢的,只因看某节目时有位心理专家向一位女嘉宾推荐了这部电影。我怀着好奇心在youtube上竟然搜到了,是部06年老电影。画质很不好,但是因为松子的命运吸引着我竟然看完了。
1.
挺感触的内容,松子因为从小有个卧病在床的妹妹,觉得父亲心思都在妹妹身上,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因为从小爱的缺失,导致她成年以后一直不停的从一些 ,渣子一般的男人身上寻找爱,只因为害怕自己一人时的孤独。被男人打的遍体鳞伤,为了男人卖身,钱财被骗,杀人入狱 最后孤苦伶仃 惨死。那么美的一个女人,看的我心疼,疼了两天 。
我的一点感触,当父母的你可以不用送孩子上多少补习班 可以穷,但是对于孩子的陪伴和爱 一定要给足。为什么对这个电影和话题会有这么大感触呢?在后面会提到。曾经有位很有生活阅历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特别女孩子 如果从小得不到家庭的爱,长大后 一般也不容易得到男人的爱。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心理学方面某些深层的道理,有女儿的一定要多给她一些爱。恰巧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跟我想表达的内容很相似‘父亲决定着你的女儿会不会碰到人渣’。女孩子如果缺乏父爱,那么就会总想着从别的男人(特别是老男人)身上找寻缺失的这一部分爱,而并不在意这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和道德感。说来又牵扯到原生家庭的话题上了。
2.
如果原生家庭不幸福,你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要自救,如果不能自救就只能像松子那样地自毁了。想写这篇文的时候,犹豫很长时间还是决定以自身为例来说明一下,其实这算是掀家丑了吧,人类都有的共性不太愿意把丑陋一面呈现给别人看。
我不知道80后别的家庭相处模式是怎么样,我从记事儿起是看着父母一路打着来的,大概打到45岁之前吧。因为奶奶的原因,造成了父亲很是极端的性格。我不能说我的父亲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绝对不是一个温暖的人。尤其表现在父亲酗酒酒醉之后,不管是谁,逮住家人就是一顿辱骂,使用的字眼很是不堪入耳。最近一次看到父亲辱骂是在14年回国过年时,他酒后骂弟弟出门开车撞死。妈,我跟弟弟,全部都没能幸免过,那些辱骂在我听来直接刺入心脏,比尖锐的刀子捅在身上还痛。家暴的定义应该分为肉体家暴和语言家暴。
最让我不能承受的一次,大概是我19岁中专毕业一段时间之后,当时我爸喝酒之后所骂我的那些字眼,即便过去了10几年还是那么清晰没法忘记,在我认为那样的话是天下任何做父母的对于亲生女儿都不会使用的字眼。我是多么想忘记那些话啊,时至今日写下这段文字时我真的是很抵触回想父亲骂人的情形。在当时心理受到刺激和自尊心的驱使下,在第二天的凌晨,父母都还睡着的时候,我自己坐上了去另一个小城的长途公交,之后就是三年时间,期间大概只回家过一次。
在我之前那篇《大龄女青年的7年漫漫异国求学路》里稍微提到过。之后在姥姥病逝和不想在浑噩生活的情况下,算是开始了自救吧。为了改善经济选择了去日本打工两年,之后紧接着为了圆梦开始7年半的留学。我的人生貌似就在19岁那年开始了长达十几年自己一人在外的漂泊,不能长回家,只是大概两年或一年多回国一次。
老祖宗留下的话不是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嘛!我也谨遵教诲,因为父亲养育了我,供我读完中专,也在第一次出国时帮我凑钱。所以我该尽孝的一直努力去做好,每年都会给他邮寄或捎带营养品和衣服,生活费。我不能说恨自己父亲,但是也不能说心里全忘了,其实一直有根刺在那里很不舒服,那种感觉形容不出,也道不明。
我在那次离家出走三年之初,20初头年纪,在流离失所的情况下,也曾试着跟稍微大龄的男性朋友去交往想发展成男女朋友,因为当时很想找一个能依靠的人,很庆幸碰到的不是人渣,也最终没能成为男女朋友。所以我这人知道感恩,是从心里真的感谢老天,而不是矫情地为了写这段文字去感谢,皆因老天没让我复制松子的命运,没遇到过真正的所谓坏人。让我能眼下独立简单的生活,想吃的想要的都能自己买给自己,还圆了大学梦,虽然未能体会过爱人给的爱,但是老天也没让我体无完肤,饱受摧残,还能见识一些不是所有人都能见识到的世界。人应该必须要学会自己救自己,因为并不是所有人, 生来 都那么幸运,有幸福的原生家庭和满满的爱。
3.
恰巧看到一句话诠释了这部电影带给的启示 “ 所有的孤单和伤害,那些你以为是毒药的东西,才正是我们渺小如尘埃般人生的解药。只要你不在孤单中退缩,在伤害中沉沦,它反而会一点点地把你武装成意想不到的样子。” 所以人要学着享受孤单,不要因为怕一时孤单,而把爱寄托在一些 不值得的人或物身上。如果那样的话,将注定你会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