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83
今日启发:
Elton:
第十章 中世文化与禅(二)
第五节 近古审美学主体的完成
“闲寂”的本质
因此,久松潜一评说道:“芭蕉不仅是眺望单纯的自然,而且是以凝视自然所得的、本质性的解释,添加于单纯的自然之上。这样,他凝视物象所把握到的东西,就是闲寂。这闲寂就成为他在自然观照上以及在观察人事上的根本。……
“这样,闲寂就是将表现于力与花以外的感情,抑制于内,而让其在内部活跃起来。即从表面看,似是消极无力的,然而却达到了坚强有力的内部生命的跃动境地。这个闲寂的境地,不仅在自然上,而且在人的生活上显现出来。芭蕉的‘闲寂’,在通过自然与人生流动之处就有其特征。从对自然的眺望力来说,在宏大的优美中,就有其闲寂。……就芭蕉而言,这种宏大与优美是浑然相融,第一次彻底达到闲寂的境地。”
图片
““闲寂”与“空寂”的极妙调和
所以,芭蕉虽说过“胸中无一物为贵”,“以无友为友,以贫穷为富”,追求闲寂的清贫,然而他并没有止于此,他又曾明确表示:“唯颇好闲寂,并非隐迹山野”,“应悟心而归俗”。也就是说,芭蕉反拨“空寂”的孤高与反俗,有意识地将“闲寂”与“空寂”区别开来,然后调和两者的矛盾,创造一种与“无的美学”不同的“调和的美学”。也可以说,是从“空寂”到“闲寂”的一种进化。
因为当时有的人将“闲寂”和“空寂”作为同义词,将两种不同质的美学思想视为同质的美学思想。为此,芭蕉的大弟子向井去来在《去来抄》中正面论述芭蕉的“闲寂”的本质时写道:“野明曰:‘句之闲寂为何物。’去来曰:‘闲寂乃句之色也。不是说闲寂之句。比如老人披甲胄驰战场,饰锦绣赴御宴,犹如老年有英姿。既有热闹之句,也有静寂之句。有如守花伴白头。’去来先师曰:‘此乃充分表现出闲寂之色也。’”这句话虽然有点含蓄,但道出了芭蕉的“闲寂”美学,“既有热闹之句,也有静寂之句”两重结构的性格特征,意指“闲寂”的风趣,既有“饰锦绣赴御宴”之华美,又含“如守花伴白头”之枯淡;既含“空寂”之趣,又超越“空寂”。将两种极端对立的情趣加以整合,达到极妙的调和。这是芭蕉对“闲寂”的风雅美学的发现、自觉与深化。《古池》句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这是芭蕉在俳句的美学理论上和美学实践上独创的业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