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前半部分作者用了较大篇幅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要熟练习得一项技能,通常需要“重复”很多次,最终使大脑中神经元之间建立强关联,进而被大脑“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经历哪怕有一次就好了。因为在那个过程中,你很清楚自己是如何从笨拙到熟练的,也很清楚自己是重复了多少次才完成“内化”的。于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会“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
不过,作者认为“耐心”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被描述为“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希望。反之,被描述为“缺乏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绞尽脑汁也看不到半点希望。所以,是否“存在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所以,你现在知道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是什么了吗?希望。“希望”的通俗定义很简单:相信明天会更好。再精确一点,“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里的重点是,明天不会自动变得更好。明天之所以能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的行动,是因为今天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明天是否会变得更好,与今天那笨拙所带来的不适感完全没有关系——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改善(尽管有运气因素);反过来,一旦放弃行动,那么明天100%会变坏,没有例外。幸运的是,我现在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些事情我现在做的不尽如人意,没关系,那只能说明我现在能力还不到,继续努力,也许明天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等过段时间再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果然就真不再是问题了。这恐怕就是这里所说的“存在希望”的原因吧!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呵护这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呢?作者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有方法论的,越是重要的事,越是必然有方法论存在,而且越是必然有更好的方法论存在。努力去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