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23岁,刚好高中毕业,大学没有考上,闲赋在家。他在家排行老七,家里和外面的人都这样老七老七地叫着,反而都不叫学名了。他家当时的条件在农村还算可以,老大在市里做生意,且生意特别好。在农村男子到了那样的年龄,基本都已娶妻生子了,何况父母年岁已高,于是这样的心情就比较急迫,于是就到处托人去找寻附近比较匹配的女子。
她是父母眼中宠爱的娇宝,她在家排行老大,初中毕业后跟乡里有名的裁缝做过学徒。她当时18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且身材姣好,相貌出众。
可谓一家养女百家求,何况这样年轻水灵的姑娘,到了可以恋爱的季节,自然有很多人踏破门槛来提亲的。
她们是一个地方的,家相隔不远,虽不在同一个村子,但互动起来还算方便。何况,当时家里条件好的已经买了单车,于是踩着单车去恋人家,每天风雨无阻,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喜悦抑或是对爱的执着?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更好地懂得。
对于她来说,他是自己的第一个男朋友。虽不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但总体条件还算符合要求。都是乡里乡亲的,都知根知底,她父母没有反对这桩婚事,只是一味地在遵循女儿的心愿。
对于热恋中的男女,心理和生理都已日趋成熟,对异性吸引的爱慕和追逐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程度,我们可以理解,甚至是支持。不然那样的青春和那样的热恋将毫无生机。
一般而言,热恋中的男女还是男孩表现的主动积极的较多,女孩多半是积极地应附,毕竟女孩年龄比男孩小,且比较矜持,胆较小自我保护意识强。再说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淳朴,记得我们那时女孩都不敢穿裙子,更不说夜宿不归的。人们虽还较穷,但非常在于名誉和气节。
那时谈了对象后,在农忙的时候,男孩要经常到女孩家里帮忙做农活,以此来增进和推进彼此的情感,为以后结婚垫下坚实的基础。他也不例外,在农忙的时候表现的特别积极主动。但那样无悔的付出,并没有捕捉到女孩的芳心。
听女孩讲她们以前的情感经历,我才知道事情的始末。其实当初女孩是懵懵懂懂的,当过面后,觉得也还行。男孩虽不是什么高富帅,但还不算特难看的,何况文化程度比自己高,家庭条件还比较好,父母比较赞同,自己就默认中表示同意先处处看。
当初她虽不是那种积极附应,但也没表示出什么反感,只是用时间来验证着。男孩几乎每天都来看她,风雨无阻,有时一天来几次。他是读书人,自然喜欢用文字来表现自己的甜言蜜语。他相信她经受不了自己的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于是爱情的表白像炮弹一样飞到她的闺房。他坚信,只要她敢看,她就会被自己所俘虏。只是那么多的信,她只看了一部分,至今谈起这件事都在赞许他的情信写的好。
其实当初事情是按着良性方向发展的,只是后面出现了个小杂曲。她在村头的裁缝店学艺,一同学艺的还有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也已在谈恋爱,女孩的男朋友经常来裁缝店玩,原本他们就比较熟悉,再加上她们家住的方向比较一致,于是那男孩就常带着她回家。有一次,他看到了那个男孩骑车带着她,还有说有笑的,于是他再也按耐不住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冲击着他,于是直接找到她的父亲,说她在同别的男孩在谈恋爱,希望她父亲好好说说。她晚上回来后,被父亲一顿训斥,顿感莫名和委屈。待知道缘由后,心里就开始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渐渐地有意识地开始躲避他。
农忙时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帮忙,他总是找机会去亲近她,可受了憋屈的她还是觉得他太自私了,在心里还是没有原谅他。于是她在上面的田里扯秧,他就跑到上面去挨着她扯秧。可他一跑上来,她又立马跑到下面的田里去插秧,他看到她跑了又跟着跑到下面去插秧。她们就这样反复地拉锯着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吃饭时,他主动给她夹好菜以示亲近,可她将他夹的菜丢掉,让他很没面子。看到这些,家里的老人觉得很过意不去,于是半责半怒地说:你这个死丫头,怎么这样该死的。算是出来打圆场,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即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依然休息自己能收获自己的爱情。他曾在信中表白:她是他的初恋。你知道什么是初恋吗?我想经历过的人都会懂得那样的滋味。
后来,他有些着急了,他家里人也跟着着急了,于是就托人去她家订婚,这样对谁都好。她父母同意了,她也只能将就地同意。只是后来,她越来越不愿意看到他。他一来就跑开躲避着,他就四处去找寻。
不知这样的日子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她还是反婚了,觉得和他在一起没有那样的感觉。不是说他不好的,只是觉得心里没有他,她不想自己扔给一个毫无感觉的婚姻。
其实这只是属于她的秘密,她不说我们也无从知道,不知道她的爱情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他后来成家了,她亦出嫁了,于是这段姻缘就被时间掩藏着成为了历史,再没有人去提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在一起小聚,开心之余,谈及了自己的初恋,于是这段尘封已久的爱情往事又重新被提起。虽然三十年即将过去,但再次回味感觉还是蛮幸福的。毕竟曾经为爱痴狂过,毕竟曾经深深地爱上过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深深地爱过。感谢那段时光,感谢能够相遇,感谢曾经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