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8小,听杨楚红老师的小课题的汇报课,课题名称为《大单元作业设计——以数的认识为例》。研究的是作业,如何在教学中显其用?且听且思。
课前,可以设计前置性作业和前测式作业,两者均是指向学情。不同在于前者是为了了解已学基础如何,会不会?牢不牢?后者是为了判断对于新学有多少自觉的迁移,有多大的建构的困难?课前作业自然是要精心设计,更要充分利用。谁做主角?谁来反馈?谁来评价?学生。比如今日课中数挪威的金牌数,学生是怎么数的,数一数;有没有不同的,说一说。于是,一个一个数的,两个两个数的,都会自然呈现出来,哪种对?哪种好?比一比,评一评。如此所学皆被激活,作业之用在此体现。如果设计前测式的作业,则需要老师课前进行充分的了解,课中安排学生展示,比如今天认识100以内的数,”给出一个数,比如72,你们知道什么?“,于是,学生就可能说出知道72怎么读,怎么写,有7个十和2个一组成等等。教师只需据此确定这节课的起点和目标。
课中,需要设计当堂检测式的作业。作业须直指根本目标,因此难度要降下来,数量要减下来,时间要定下来,规定要说出来,评价要做出来。每个孩子在规定时间里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年段选择采用互评或自评的方式进行即时性的反馈。这是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科学的路径。
课后作业。为了显示教学的完整性,很多教师在课末都会将作业宣布出来,本课亦是如此,”数一数教师的桌子和椅子;了解家人的年龄;说一说各数的组成“三项作业简明而多样,从教室到室外;从实物个数到年龄表示;对数的组成这一关键知识点的突出,足见教师设计时做足了功课。我以为,体现学教评一致的课后作业应该有学生的参与,应该有适时的调整。总结之后,将原先设计好的作业展示出来,先问学生意见”你想做什么作业?为什么?”再引学生思考“根据你们今天的学习情况,我觉得还有必要补充一些这样的练习,你觉得为什么?”如补充拐弯数等。学生因为有参与和选择的机会,兴趣自然浓了;因为有了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建议,作业自然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