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理念
在任何一个领域学习都是一样的: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你要死磕的,就是那些你看不懂的概念。
记得在云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先知驾驶飞船来到末世居民的村落。在接待时,村落居民对先知所带来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大家围坐着,各自像先知提问以弄明白先知所拥有的物品。所有的人都在得到先知的一个回答后,“哦,哦”以对,并不停地点头。但其实他们任何人都并不明白的先知的解释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人针对先知回答中不理解之物再次发问。
要弄明白的一个迎面而来的未知的概念,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不停地深入,最后进入核心区,此时出现的陌生概念就会变得极少。确切的弄懂那些部分,再回过头来整理理解,就成了。
那么对于医学生要理解解剖学,最核心区是什么呢?依我的理解是“名”与“形”的从整体到细节的结合。一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眼、耳、手、鼻、口,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这对医学生来说是万万不够的,因为在手术中,最危险的后患可能是一颗小小的淋巴结,如若此时在术者的心中没有一个被具名的形象,便无法将其找到,即便找到也可能只是恰巧。但巧合不会每次都出现。
学习解剖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但是绝对不枯燥。系统解剖学到局部解剖学到解剖实验课,是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到细节;由名词到形象再由形象到名词的结合过程。
解剖和生理是医学的基础,一个宏观,一个微观,撑起了医学的大旗。而此两个系统同世界上所有未知一样,我们的探索之路,都是一个从发现到命名到运用再更新的过程。
学习任何事物之先都需要有一个整体观,即便的从细处入门,在入门后也是需要先弄出个大体模样后才能再进行细化巩固。
那对人体,有多少人进行过整体的理解呢?解剖书的编排对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但是极少有人会对解剖课本的目录(即编者对人体的理解)进行整理的。那一部分可能对初学来说(甚至是任何阶段的学习者)都是十分有助益的。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便强调而且论证的工具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中,第一步便是检视阅读,即对目录的阅读理解。
其实这是一个及其简单的过程,但少有人会这样做。大多数人做法是拿到任何一本书,翻开就读,一读就忘,再读还忘。学习好像永远都是碎片知识的推挪,永远不能整体把握。
然后说说我的方式
说到解剖学学习方法,自己本来是完全不够格来写这个的,但是在我开始写公众号“我爱解剖学”的时候,所能让大家看到的只是经过我思维后所呈现出来的一个表象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所经历的才是我所获得的,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首先,我要再次明确一下我的目标:是要在脑中构建起整个人体的3D视图,不是像现在手机软件里的那种拉到细节处便无法深入的状态,而是从整体到部分到细节的完整构架。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了心中有数,很多人会说要即便是成为极厉害的外科医生也无需这样来掌握解剖学,完全可以以应用解剖为切入点进行深入了解。但我想说的是,在我面对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不希望在对之进行治疗的时候,他是部分的。我要他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样我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医生,而不是匠人。
要想完成这样一个目标,我先要了解人体解剖学。首先,是人的解剖,人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形象。对于这样一个形象的学习,最好的办法便是直接接触这个形象。
需要经历以下几步:
1、整体上感知;
2、从整体到部分的去认识;
3、再由部分回到整体地去进行巩固。
对整体的感知。
对医学生和医生而言,就不仅仅是看外表的眼、耳、手、鼻、口这么简单了,他也需要对内部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里我就要强调一下系统解剖学的目录,我们需要对他进行整理和消化。这样便完成了第一步。
从整体到部分去感知。
在这一个部分里,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大量解剖名词和解剖结构的对应了。但其实解剖结构的命名方法是有大量规律可言的(读读解剖学课本绪论就能看出些端倪,在这里还要推荐一本书《解剖学逻辑记忆法》是一个很不错的总结),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对换一下切入点,要从图和实物切入给结构以名。人卫版的解剖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图太少,而系统解剖课又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充分利用,那么一本高质量的解剖图谱是必须的。我的方法是以一个单位或者是系统开始,逐一结构的去读图(每次不贪多,一次一个,较大的还会再次分解),通过读图(可以试下自己画下来或者在脑中进行想象画下来,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将形像记入脑中),去理解解剖名词,并记住。当然别忘了在对应体表标志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多摸摸。局解的实验课更是非常棒的机会,有同学帮着念课本,操作的时候顺着结构进行思维,课下再进行回忆,一次下来,收获非常大。同时可以借助各种学习网站和软件(3D解剖)进行强化和兴趣提升。最后就是不要忘了你的暗时间(行动以外的时间,比如散步时进行回忆,聊天的记忆回闪都不要错过;当然这样在开始时得要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意识)。
最后由部分回到整体地去进行巩固。
在这里需要自己对解剖学进行多角度的总结。同时对脑中的人体形象进行3D化,这里需要时间和前期培养起来的想象力。多说无益,等你来到这一步了,就知道其中的妙处了。到那时,你会发现断层解剖其实根本就是没用的课程,而影像学你能非常快速的进入。
强调的一点是每一步都需要在脑中进行想像,从第一步构建一个大致的人体形象,到第二步的细化,第三步3D化。至于如何去想象,这涉及到空间记忆法和图像记忆法,知乎一下会有各种牛人非常详细的回答,中心点是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耐心去想象,不是空泛的,而是有线有点的。我是通过在脑中模拟绘画过程辅助图片记忆的方式进行想像的。你可以试着寻找最适合自己的。
这个方法感觉十分抽象,但细节描述是没有意义的。佛语中有一典故“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我自是凡尘愚夫一人,所用的方法也可能都是极笨的方法,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月”。
以下是具体实施的外在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就先说工具。
软件: The Brain 8
Mindjet MindManager 2016
工具书:局部解剖学八年制第三版
Grays Anatomy, 41st Edition
Atlas of Human Anatomy 6ed
搜索: 谷歌图片 医学百科 维基百科
The Brain 8
是一款网络化的脑图软件,为主体工具:用来做知识管理即通过它将解剖学所有知识进行系统化,我是以八年制局部解剖为基础进行整理。其实局部解剖的编排与格氏解剖学的编排类似(具体使用方法十分简单找到软件安装包直接开始使用就ok),做出来的效果如下:
可以随意的拖动图片至想法节点:
可以随意拖动Word、pdf、网址等任何你想加进去的解释或延伸:
Mindjet MindManager 2016
这个脑图软件主要用来做小总结:
通过Mindjet MindManager 做出来后可以保存为多种格式,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然后就可以随意拖到The brain 的想法节点之中,可以随时点开。
搜索工具没有用过的谷歌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直接搜出来的图片有多好;医学百科和维基百科是进行医学名词的搜索,其中医学百科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且已经比较全面了,维基百科的好处是大多数能找到原始出处或文献。
总的想法其实已经通过对工具的介绍体现出来了,以The brain 脑图软件为主体进行知识管理,图文并茂,最主要的好处网络化无限的延展特别适合医学这样知识庞杂的系统。同一个脑图中不单单用于管理解剖知识,同样可以以解剖为基础进行临床知识的关联管理(看后期个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