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区分一下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关系。一个比较生动的形容是,当一百个人分为三个群体去争夺为数不多的50份面包时,最低利益也无法保障时,揭竿而起再所难免,而当一百个人被分为三十个群体去争夺150份乃至更多的面包时,尽管分配不公和不均匀的现象可能仍然存在,但随着人群的逐步细分和生产力的日益提升,这一现象会被大多数群体相对的心理满足所抵消。阶级发生细化,慢慢的分化成了阶层。
那么,中国社会各阶层又能怎么划分呢?我觉得可以从3*2的维度进行分析,第一个维度是从对私有财产的拥有程度,可以分为资产者阶层、中产者阶层、无产者阶层。第二个维度可以根据生产要素进行划分,资本[政治资本-从政(权力)、财富资本-经商(金钱)]、劳动力[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结果平等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差异的存在会导致效率的高低,结果均等将会极大打击个人的积极性。那机会平等呢?我不否认它仍会产生不公,但这已是当前社会较为理想的状态。每个人得到的机会都是不一样的,这多取决于家庭因素、个人智力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城市里的孩子相较于乡村里的孩子,富人的孩子相较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接触更广的世面,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有异国风情的经历,他们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阶层跃迁是苦难的,是要多代人努力的,能一次性完成跨越的终究属于少数人。
我这里记录的书中的一段描述,是对阶级固化现象很好的一个表述:干部子女将在官场占有最多比例;富豪子女会像父辈一样占有最多的经济资本,并将比父辈更善于与国际同行合作;中产阶级的某些子女成为科技发展的精英。中产者阶层,一流的服务于国,成为科学家;二流的服务于大型私企,成为持股人;三流的,稳住家庭的中产阶级地位——收入方面。而绝大多数市民阶层活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自幼摆脱娱乐文艺的侵袭,即使有了大学文凭,也不过是从父辈那般的“体力劳动者”变为比比皆是的“脑力劳动者”罢了。
于普通人而言,应该怎么做呢,斗争还是躺平?我还没想好……